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1 / 1)

“因为如果成本材料超过了一元钱,那就是赔本生意啊……糖葫芦的利润不在于这些材料,利润来自于老爷爷的劳动,利润来源于老爷爷的制作糖葫芦的技术和手工费用。他的时间也是成本。所以原材料一定不能超过一元钱的。”

李风起有些惊讶:“很透彻。往下说。”

王定海说:“就打它一元钱成本。卖两元。那一天能卖出多少,我只能估算……”

“估算看看。”

“我们在这站了十分钟。十分钟里,加上我,总共有两个人来购买。那我们就可以取平均值,一小时能卖出十二串。”

“假设老爷爷一天有效贩卖时间是八个小时。时间不能再长了,他只能中午出来,卖到晚上。因为早上不会有人吃糖葫芦的……就假设一天卖八个小时,那他一天能卖九十六串。也就是说,他一天能赚九十六元……哇。老师,他好赚钱呀,咱们也卖糖葫芦吧。”

“哈哈哈哈!”

王定海又说:“但是九十六元,其实不是他卖糖葫芦赚到的钱。而是他贩卖自己手艺,技术,以及时间赚到的钱。”

说完,王定海美滋滋的低头继续吃糖葫芦。

舔着吃,舍不得咬着吃。害怕很快就吃完了。

李风起沉吟了一会儿,问他:“定海,那如果你是这个卖糖葫芦的老爷爷,你该怎样才能扩大自己的收益呢?”

王定海说:“这个就涉及到了边际效应的问题……想要扩大收益,必须要扩大成本。也就是经济学边际效应中的,以收购、兼并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扩大效益。”

“如何操作呢?”

“嗯……既然我知道了,老爷爷贩卖的是手艺和时间。那就以此为原理,我雇佣一百个人,给他们发放稳定的工资,让他们只管去制作,不用去管贩卖问题。一百个人,一天能做出一万个糖葫芦。生产规模增加后,面对成本,我就拥有了议价能力。”

“这样一来,假比他这个糖葫芦的材料成本一元钱,拥有议价能力的我,就能给砍到五毛钱。而剩下的五毛钱的成本,我就可以变为雇佣一百个人的工资给他们发放。这样一来,我其实相当于一元钱每天收购了一万串糖葫芦了。”

“然后我再雇佣二十个人,让他们每天走街串巷,负责将这一万个糖葫芦卖完。卖一串,给他们发五毛钱。这样一来的话,我每天可以卖出一万串,从而我能够赚到五千元。”

李风起笑着说:

“真厉害,现在的定海一天都能赚五千了。”

王定海嘿嘿笑着:‘其实不止五千。从实际角度上出发的话,每天出售一万串糖葫芦,这基本已经百分之百占领梁州的市场了。这么大的市场被占领,我就可以成立品牌化了。当我成立起了品牌化,那久而久之,整个城市的人,只吃这个品牌的糖葫芦了。这是品牌效应。’

“而当我拥有了品牌效应的话,我面对材料商,就又有了第二次议价能力。我可以将成本砍到三毛钱,或者四毛钱了。他不能拒绝我的,因为拒绝了我,再也没有人购买他的材料了。这样一来,我的成本就又降低了。”

“同时,当我品牌化之后。面对消费者我也有了议价能力。我可以卖三块钱一串,三块五一串。这一定意义上就形成了半垄断。这样一来,一天赚的不止五千块。这就是半垄断,半垄断才是赚大钱的时候。”

说着,王定海又道:“但是我们不能卖糖葫芦。只是理论而已。”

“为什么呢?这么赚钱,为什么只是理论呢?”

王定海说:“因为糖葫芦不是刚需品。不吃就不吃,不吃又不会死。而且也不可能天天都吃呀……所以每天卖一万串,那只是假想而已。实际上,如果真的把糖葫芦品牌化,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会亏的血本无归的。”

李风起笑着说:“哦?还知道刚需了?说说什么是刚需?”

王定海指了指自己的脚下的凉鞋:“就比如说我的鞋子。虽然很旧很破,但我还能穿,这就是不刚需……但是如果我脚下的鞋子坏了,修都修不好,必须要光脚走路的时候。这时候有个卖鞋子的,我就一定会买,这就叫刚需。”

李风起看着他脚下的凉鞋都脱胶了,笑着说:“走,买双新凉鞋。”

“啊?不要吧……还可以穿的。”

“走吧。”

“……”

进了童装店里,李风起花了八十元给王定海买了一双新的凉鞋。然后又按照张美丽和王国荣的尺码,给他们也买了一双。

总共三双凉鞋。出来的时候,王定海直报怨:

“不用买的,又不是刚需……”

“哈哈哈!”李风起笑着拍了拍他的脑袋,说道:“定海啊,舒服、新、面子,也是刚需。”

王定海迷迷糊糊的听着,目前还不理解。

他觉得刚需就是粮食,是衣服,是不能穿的鞋。是笔,是本子,是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