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汉生,你刚刚说的张道陵是怎么回事?”我想起汉生醒来时的话,纳闷道:“张道陵不是青城山祖师爷吗?”
“这只是一半。”汉生调整了一下坐姿,给我们解释道:“张天师成道时,并不在青城山,是晚年羽化在了青城,从此青城就成为了天师道的祖山,渐渐的,历代天师便都去青城山朝拜祖庭了。”
“那你是说,瓦屋山和这个老神仙有关。”大头也来了兴趣。
汉生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轻声道:“不止是和瓦屋山有关,张道陵与巴蜀有着更深层、更隐秘的关系,这里边涉及到了一个重大的秘辛。”
大头就爱听这些,一听到有八卦赶忙好奇的凑过去,我则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汉生的眼神别有深意,我感觉他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一定非常震撼,毕竟涉及到了我们的敏感地区,“巴蜀”。
“张道陵之道,在汉晋的历史文献中,多称之为‘鬼道’,其膝下门徒称为‘鬼卒’。”
汉生语不惊人死不休,第一句话就把我俩震住了。大头满脸不相信:“老天师不是道教头子吗,咋就混成鬼道了,你这个玩笑可开大了。”
汉生笑了笑,继续道:“所谓‘鬼道’,就是‘鬼巫’,实即巴蜀地区的古代巫教,很多古籍孤本上都有一些记载,证明张道陵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与巴蜀巫教关系密切。
自古以来,鬼道就在巴蜀地区十分流行。根据山海经所记,一些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部族,曾经都十分虔诚的奉行巫教。比如居住在昆仑地区的女魃、后土、魅、有穷等。
‘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后迁赤水之北。’这个部落曾经帮助黄帝讨伐蚩尤部,后来在古人流传下,演化成了中国民间的旱神。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为社。’后土一脉,居住在昆仑之北的‘幽都’,在古时传说四起,有种种怪诞神奇的流言,因此后土也被尊为‘鬼王’,传说可以驱赶鬼魂。
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想必你们也听过,但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被称为‘纵目人’的鬼国。”
我和大头倒吸了口冷气,互相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怪不得汉生说这是一桩秘辛,原来里面不仅涉及到了巴蜀,还有我们一直为之不解的三眼。
三眼的秘密我和大头已经在壁画上有所了解,但这只是一段记载,没头没尾,没想到源头竟然追溯的如此古老。
汉生没有急着讲,看我俩消化好,才徐徐开口道:“所谓‘纵目’,就是两眉之间的额头上还有一竖眼,没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查的‘三眼’,这也正是上古巴蜀鬼族最鲜明的祭司标志。
我刚刚提到的那些只在古籍中才会出现的部族,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为什么这些部族在历史的记载当中,往往都伴随着某些神鬼莫测的力量呢?”
大头尝试猜道:“因为他们信奉的鬼道?”
汉生点点头。
“那不对呀。山海经我看过,可是里面的记载都是在昆仑呀,也不是在四川。”大头质疑道。
“你这没文化的人怎么会去看的懂山海经的。”我好奇问大头。
“无聊的时候看图画来着。”大头不在乎的回道。
“你只对了一半,山海经上的记载确实是昆仑,但那些人住的却是海内昆仑,而根据历史学家蒙文通和吕子方等老一辈学者的考证,可以证明山海经里面记载的海内昆仑,指的就是四川西部的岷山地区,我说的对吧。”我看向汉生。
“没错,山海经上所载的海内昆仑,就是古巴蜀。”汉生点头确认。
“传说昆仑之地,盛美之极,谈之令人心驰神往,内有辉煌连绵的宫阙,奇珍异草,仙兽祥瑞。《十洲记》记载,‘真官仙灵之所宗,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悉记。’《淮南子》里也有描述,‘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旋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这些奇书上,都对海内昆仑不吝赞美,可想还是有些依据的。”
前些年在秦汉堂没少被老师傅们逼着背书,多是杂记和一些奇志,没想到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啊。”大头突然坐了起来。
“你干什么一惊一乍的。”我问他。
“哦哦哦,我知道了。”大头拍了一下大腿,露出一副我真他妈是个天才的表情,向我道:“你还记得我们在木宮里发现的一条记录吗?”
“你是说……”
“没错,‘那个地方’。你不觉得和你描绘的海内昆仑很像吗?”大头继续推理道:“这么牛逼的地方,还有你刚刚之乎者也说的那些,描绘的就是仙境啊。在那生活着仙人也不足为奇,如果三眼要降仙,是不是从海内昆仑请,就显得合理多了。”
“不无道理,但是现在无法解释的就是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就算是有,又在哪里?”我摸着下巴捉摸不明白。
“有。”汉生在一旁突然开口,“海内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