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姚母摊子开张第一天就赚了一两多的银子,全家人都乐坏了。
当天中午兴趣班开课,姚三秋提前去了官学,将几个肉夹腊和几个烧麦用油纸包包好送到温暖手里。
这次温暖欣然接受了:“三秋,谢谢你,也替我谢谢你阿娘。”
姚家有了这个早餐摊子,家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姚母就问了温暖,想知道自己儿子还有没有机会进官学上全日制的课?
温暖也希望姚三秋能进官学,这样学的东西也比较全面,只是官学的规矩不能破坏:“姚大嫂,官学一学期考核一次,三秋要进官学的话要通过下学期开学考核才能进。”
“阿娘,我不去官学!”姚三秋想都没想就道:“我喜欢跟乡君姐姐学算术,我不去官学。”
虽然每天只有半个时辰,有时是一个时辰的课,可是姚三秋觉得跟温暖学习比较有意思。
其实不止姚三秋,兴趣班里的孩子都非常喜欢算术,而温暖在教算术的同时也会教他们认一些字。
“三秋,”温暖半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姚三秋:“你跟我说实话,你是真心不喜欢去官学,还是为了帮你阿娘看摊子?”
姚三秋沉默了一会,说道:“乡君姐姐,我喜欢跟您学算术,不想背文章,我也不想我阿娘太累。”
他知道自己阿娘想让他多念书,考童生,考秀才,将来能做大官,可比起官学的童生那样整天摇头晃脑地背书,他更喜欢跟着乡君姐姐学算术、做生意,每天再学一两个字。
姚母也是第一次听到儿子的心里话,一时愣在那里。
“三秋,这事关乎着你的前程,你可一定想清楚了。”温暖道。
“乡君姐姐,阿娘,我想得很清楚了,我一点都不想像官学里那些童生整天抱着书本背诵。”别看姚三秋才10岁,却是个非常有主见,而且脑子也清晰的:“阿娘,我知道您希望我将来能做大官,可是念书的人那么多,也没几个能做上大官的,我不喜欢念书,做大官的希望就更小了,那为什么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念书上呢?”
温暖想说念书也不一定是为了当官,不过想到姚家的家境,温暖还是忍住了:“姚大嫂……”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姚母也觉得欣慰,她抹了抹眼泪,笑着道:“乡君,既然这孩子不想念书,我也就不逼他了,只要他开心就好,就是太麻烦乡君您了。”
“姚大嫂不用跟我客气。”姚母这个当母亲的都支持姚三秋,温暖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要三秋想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的。”
“姑娘,还有我!”拂冬也挺喜欢姚三秋这个孩子,毛遂自荐道:“姑娘您忙的时候,我也可以教三秋的!”
想到拂冬的本事,温暖心头一动:“三秋,以后你把家里的事忙完后就到拂冬姐姐身边学习,你愿意吗?”
姚三秋当然求之不得了,整张小脸都亮了起来:“愿意,我愿意!”
转眼到了秋闱,温骆两家人都紧张起来。
因为回中州太远,秦阳早早就帮骆延年把户籍的事办妥,骆延年是在莲州城考的乡试。
在秋闱前半个月,秦阳就陪着骆延年去了莲州城。
西临国的秋闱是连考三场,除了考考生的真才实学,对考生的身体也是极大的考验。
骆延年这几个月的膳食都是苏氏帮忙准备的,温暖也让他每天抽出半个时辰锻炼,不过温暖还是担心她会体力不支,给了他两瓶能提神的药丸和药油。
“表哥,我已经让我哥跟我艾姐姐说了,你在莲州城这段时间的膳食都让艾姐姐帮你准备,不要随便吃外面的东西。”温暖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疏忽的:“进了考场也不要太紧张,尽自己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这些话温暖已经叮嘱过他好几回了,不过骆延年还是笑着道:“表妹放心,我不紧张。”
表妹看起来比他还紧张。
半个月后,秦阳和考完试的骆延年从莲州城回来了。
骆延年除了瘦了一些,精神还不错,只不过他没有开口提秋闱的事,骆温两家人担心他考不好,怕给他压力,也不敢过问他考试的事。
二郎和艾芸儿成亲的日子定在十月初,这个时候天已经转冷了。
乡亲们收完水稻、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后留下一半粮食,其余的都送到了温暖的粮栈。
将冬小麦种下后,大家都慢慢闲了下来,温骆两家正好给二郎准备婚事。
温暖想给自己哥哥嫂嫂一个难忘的婚礼,全程参与准备,大到迎亲队伍,小到新房布置和敬茶的杯子。
她事无巨细地作了安排,老太太和骆氏也乐得清闲。
“这孩子,自己还没成亲,懂得倒挺多。”老太太乐呵呵道:“现在她帮她哥嫂准备,过几年她成亲就让他哥嫂帮她准备。”
老太太一直把温暖去年开玩笑说要招婿的话当真的。
温家三房里里外外都贴着大红喜字,大门口贴着对联,整个村子都染上了喜气。
二郎带着几个兄弟还有村子里几个小伙子前往莲州城迎新娘去了,新娘还进门,村里的孩子已经聚在温家门口等着看新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