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镇里的道路,比铁屋村好走。从面积来看,白山镇并不比铁屋村大多少,但沿着山势建造,高低错落,每家每户之间往往隔着老远距离。而位于两座山之间谷地的白山镇地势平坦,小镇房子之间的距离也更为紧凑,生活的人口密度大。
明霞按照董小文之前告诉她的方位,一路摸索,寻找她居住的房子。
青灰色的砖头,鸦黑色的瓦片,院子里种着两株桃树,枝叶茂密,探出墙头,它们刚过了花季,树上还有不起眼的青涩小果实。
这个整洁朴素的农家小院,有几分江南水乡院落的气质。
如果明霞没有判断错误,这里应该就是董小文的住处。
早先与她交谈,明霞从董小文的话语中,就知道她家境不错。无论是娘家婆家,在白山镇里,都能称得上一句优越。
单看这处农家小院,青砖干净,黑瓦齐整,周遭无脏乱,布局敞亮,就算放在现代,也是一处能当民宿的建筑。
明霞站在小院门前,抬手对着木门结实地扣了三下。
小院里,传来两声犬吠。
一小会儿,便听到明霞熟悉地声音喊道:“谁呀?”
“小文姐,我是明霞。”明霞放开声音,自报家门。
只听见门内传来一声“啊哟”,一阵碎碎的脚步声,明霞眼前的大门“吱呀”一声开起来。
董小文充满笑意的脸出现在明霞面前,她见到果然是明霞背着竹篓站在门口,一点也不客气地拉过她的手臂,大声说道:“可算看见你了,这么长时间没来镇子上,我还惦记着呢,赶紧进来喝口茶。”
走进小院,一如房屋的外观,铺着石板的地面非常干净,一只浑身漆黑的大狗趴在屋檐下,看到明霞进来,一骨碌站起来,晃着尾巴跑到明霞脚边。
“别怕,”董小文拍了拍明霞的手臂,说道,“这是我们家黑子,可通人性,你让它闻一闻,它就知道你的味道了。”
果然,大黑狗绕着明霞转了两圈,鼻尖在明霞裤腿处嗅了嗅,就转身跑回屋檐下太阳能晒到的地方,懒洋洋地趴着睡觉了。
董小文要拉着明霞去屋里,明霞摆手拒绝,说道:“小文姐,我就在这院子里坐坐,你院子这石桌石椅看着真好。”
明霞一路走来,草鞋底满是尘泥,虽说主人未必介意,但明霞却不会贸然跑进别人干净屋子里去。
她也没等董小文继续说,直接将竹篓放在石桌旁,蹲下身,从竹篓里掏出她准备的一点小心意。
“这是自己做的一点果子,味道还行,小文姐你尝尝。”明霞将用叶子包好的果脯递给董小文。
董小文看明霞不愿进屋,便也不勉强,她笑着接过明霞递给她的东西,将她一把按在石凳上,爽快地说道:“行,我尝尝,你先坐着,我给你倒杯水。”
明霞也确实腿酸。
坐在石凳上等了一小会儿,董小文端着一碗水出来,摆在明霞面前。
明霞喝了一口碗里的水,撒了白糖,甜滋滋的。糖水滑过喉咙,舌尖味蕾的享受,也给大脑带来愉快和幸福的感觉。
果然,甜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味道。
这时,一位银发的白净老太太抱着一个面色红润的小孩,站在屋子的门槛后,和蔼笑着朝明霞点头。
明霞赶紧站起来,朝这位老太太问候了一句。
“这我婆婆,还有我小娃,没事,我们聊我们的。”董小文不太在意地摆了摆手,催着明霞喝水,然后兴致勃勃地跟明霞说起话来。
明霞蹲下身,从竹篓里抽出一个细长的竹丝,稍微用手整了整竹丝的一头,被压得扁扁的草编蝴蝶顿时打开,翠绿色的翅膀微微晃动。
她站起来,拿着草编蝴蝶走到被奶奶抱在怀中,小脑袋转来转去的孩子跟前,笑着将草编蝴蝶递给他。
“小朋友,送给你,喜欢吗?”
明霞挑选带到镇子上的草编蝴蝶,都是大花练习多次之后的作品,无论是蝴蝶翅膀,还是背腹脑袋,都特别灵动,加上固定在竹丝一端,竹丝纤细,不断晃动,造成一种蝴蝶翩翩飞舞的感觉。
这小玩意一摆到董小文的娃面前,他的目光立马被吸引住,咿咿呀呀地伸手就想抓蝴蝶。
明霞逗了几句娃儿,才走回董小文身边。
董小文等明霞走回来,没等明霞询问,就把自己这段时间帮忙打听的消息抖个底朝天。
她在供销站工作,因此她能接触到一些专门跑来买卖东西的山民和阿佘族人。别看白山镇的供销站面积小,比不上县城和大城市的供销站体量大,但因为附近经常能收购到一些特殊商品的缘故,上级会给他们一定量的商品配额,无需票据,直接购买。
董小文事无巨细把她这段时间接触到所有阿佘族人的情况,一一告诉明霞。
明霞真没想到,她竟然从董小文这儿获得那么多关于阿佘族的信息。
与派出所里已经被精炼过的笔录材料不同,董小文提供给明霞的信息庞杂琐碎,明霞听的过程,必须自己整理和筛选这些信息,并寻找出有用的资料。
除此之外,明霞还需要追问探究,以期获得董小文也没有留意到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