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非坐在桃树下吃早餐。
他的早餐是一碗艾叶煮鸡蛋。
艾叶切得碎碎的,放锅里翻炒几下,加入打散的鸡蛋。
翻炒至鸡蛋和艾叶融合在一起了,加入一小碗水,开大火煮至汤色变浓白,加入盐即可出锅。
艾叶煮鸡蛋,盛出来的汤是鲜绿色的,喝上一口,有浓浓的艾香味道。
吃过之后,唇齿留香。
村里生长的艾草有两种,长得比较矮的叫艾蒿,长得比较高的叫野艾蒿。
艾蒿通常长在菜地里或者菜园子的边边角角。
野艾蒿通常长在田边、路边、溪边、山脚。
村里没有人特意去种它们,每到春天,艾蒿和野艾蒿就会偷偷冒头。
用来做艾粄,煮鸡蛋的是艾蒿,植株矮小,匍匐在地上生长,叶子分的比较散。
而野艾蒿能长到一米多高,叶大开小角,背面偏白色,它的味道非常清香。
平时用来熏的艾叶就是野艾蒿的叶子,是一种医用艾叶。
野艾蒿平时没有人摘来吃,但等到端午节,村里人会把它整颗植株挖起来,洗干净晾晒。
晒干的茎可以用来煲老母鸡,煲出来的汤特别香,它的根晒干后可以留着泡脚。
每年端午节前后,村里人都要拿着锄头,到处去挖野艾蒿来晒。
云层越来越薄,阳光越来越明亮。
清明后,气温迅速攀升,在室外穿短袖刚刚好,要是干点活出点力,穿着短袖能热得出汗。
吃完早餐,蒋非去了一趟采摘园。
蒋文康相亲去了,他妈妈李家梦跟着一起,两人今天没来上班。
由媒人介绍的相亲,在家里见面的话,一般是由媒人和双方父母一起,在约定的地方相见。
有些还会叫上七大姑八大婆一起,不过这种比较少见。
叫上亲戚一块相看的,一般是男女双方都有结婚的意向,正式见家长的时候,才会喊上他们一起吃饭,人多热闹。
李家梦一天没来采摘园上班,倒是没啥影响。
蒋非主要是过来看温室大棚草莓的,里面的各种设施只有他和蒋文康熟悉,别人都不会操作。
在太阳底下走路,有一些热,踏进温室大棚,瞬间感觉凉快了许多。
草莓开花授粉期,大棚里的温度白天一直保持在22度左右。
蒋非从栽培槽中间的过道走过,蜜蜂嗡嗡嗡地飞着,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
他走去大棚一角的显示屏上看了一下棚内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情况,在手机上操作了几下。
有一小部分草莓开始结果了,比指甲盖还小的一颗果子,青绿色的,掩在叶子和花朵下,容易被忽略。
通常草莓在开花后的十天左右开始结果,结果后二十天左右到达成熟期。
蒋非算了一下时间,一转入到五月份,这批草莓就会陆陆续续成熟。
到时菠菜、西红柿、胡萝卜、茄子等蔬菜也陆陆续续可以采摘了。
等到了五月中下旬开始,采摘园里可采摘的品种就会丰富起来。
蒋非计划了一下,可以着手准备为采摘园的开园做宣传了。
从承包土地开始,前前后后有将近大半年的时间,看着采摘园一点一点变化、建立起来,离开园的日子越来越近。
蒋非觉得浑身都是干劲,就像一年前养鹌鹑一样,从建造鹌鹑舍,到买鹌鹑苗来养,再盼到它们下蛋。
后面养鱼、养血红龙,他都没有这种感觉。
等鱼塘里的鱼长大的时候太长,而血红龙变化的速度过快,他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它们就长大了。
还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样。
采摘园从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变成现在的模样,蒋非看着就很有成就感。
无关以后开园了来采摘的人多不多,能不能赚到钱。
蒋非从温室大棚里出来,看到一只燕子在半空中飞过,飞进了接待区的木屋里。
燕子的巢已经筑好了,它们由下往上修筑,衔来泥土、草茎,一层一层交错码放,用唾液粘合,筑得很结实。
巢里铺了柔软的干草、羽毛。
燕子每年繁殖2窝,第一窝产蛋4—6枚开始孵化,第二窝会少一些。
它们的蛋白色或者灰色,蛋上有斑点,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尖。
木屋里的燕子在巢里下好了三枚蛋,还没开始孵化,因为雌燕子还准备接着下蛋。
在采摘园转了一圈,蒋非看时间还早,决定上山摘蕨菜去。
野生蕨类植物的嫩芽、幼叶统称蕨菜,又可以称为“龙头菜”、“吉祥菜”。
蕨菜幼苗小而尖,卷曲地向内弯抱着,形似猫爪状,也有人形象地叫它为猫爪菜。
惊蛰以后到清明间,蕨菜的嫩芽破土而出,一支支嫩茎独立,茎顶嫩叶卷曲成圆圈,出土3—5天约15厘米左右采摘为最佳。
蒋非在采摘园拎了一个竹编菜篮子,从山的背面往上爬。
虽然他经常在山上活动,但山峰的背面,他是比较少来的。
刚往上走一会,蒋非就看到了蕨菜的踪影。
不过,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