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他拿不准主意,四弟脑子活,比他聪明,肯定有办法的。
更何况大哥走的时候特地嘱咐他,有犹豫不定的事,不想和爹娘说,就找四弟商量。
夏向军不喜欢动脑子,但他听劝,大哥说的有道理,他就采纳。
周进给家里劈了不少柴,整整齐齐的码在下屋门边,方便拿取,夏向军劈了一会儿,将劈的柴放到空位上,继续挥斧头。
夏向军没有等到夏向阳,他中午没有回来。
到了时间,夏向军只好跟着夏国平去上工,秋收虽然结束了,但活还有一堆,除了让黄豆脱粒、搓玉米之外,为了让明年开春种庄稼省点力,地里也需要收拾。
现在夏国平和夏向军便干的这份活,刘玉凤、夏依依、罗晓月则每天下午去打谷场搓玉米。
下午,一家子一起出门,走了一段路后,在路口分别,夏国平父子去了地里,刘玉凤三人则往打谷场的方向走。
打谷场很热闹,人很多,相熟的人聚成一堆,脑袋围在一起,小声讨论着最近的稀奇事。
现下被讨论最多的,莫过于陈霖忽然回来这件事了。
他收到家信,急匆匆走了,大伙以为他就是请假,过个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没想到他一去不复返。
后来他们才听说,这人走的时候就抱着不再回来的打算,将能用到的东西全卖了,就连过冬用的大棉被都卖了,可见他是真的没打算回来。
不然只凭那薄薄的被子过冬,就他那单薄瘦弱的小身板,怕是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
关于陈霖离开,她们惊讶之余,又觉得很合理,人家是有后台的人,过来这边插队,可能就是走个形式,形式走完了,就没了继续留下的必要,家人早就背地里运作,把他弄回去。
这些虽然没摆在明面上,但大家都懂,他们吃了“朝中有人好办事”这句话多少年的亏,谁能不懂!
所以陈霖不回来,他们丝毫不意外,还觉得对方好面子,走不说走,非说娘生病了,请假回去探病,搞这么个面上花花的借口,这是把她们当傻子哄了?
陈霖不再回来这件事,在她们嘴里议论三四天,又被村里其他热闹事取代。
妇人们说忙也忙,说闲也闲,她们的注意力不会集中在一人身上,相比干巴巴只说一人的是非,她们更喜欢广撒网,多议论。
就连村里的老母猪下崽,都能让她们讨论三天,陈霖离开只讨论了三四天,可见在她们心里,陈霖和老母猪的地位差不多。
甚至还没有老母猪重要,老母猪多下崽,超出了大队上交的任务量,大伙还能分块猪肉解解馋,陈霖能给她们什么好处?
他背景是大,可这和她们有关系吗?她们只要不得罪他,不会被报复,就可以了。
她们并不能从他这得到半点好处,议论陈霖,除了磨磨嘴皮子,浪费唾沫星子,解解闷,没别的作用。
是以大伙对陈霖不回来的安排深信不疑时,陈霖忽然回来了,虽然他打扮的依旧体面,但大伙就是觉得不对劲。
怎么说呢,好像带的东西少了点,人也狼狈了点,头发也长了,被风吹乱,糊了一脸,怎么看怎么都没有离开时的斯文俊秀了。
众人得出结论,陈知青回家一趟,人变丑了。
大伙对他的归来表示欢迎,相比欢迎他,她们更想知道他为什么又回来了?
回家两个多月,期间一点消息没有,难道不是打算留在家里吗?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说陈知青深爱这片土地,回家后发现不能离开这里,就又回来了。
还有人说陈霖家倒了大霉,靠山也倒了,陈霖没了依靠,在家留不下,只能回来。
比起前者,后者可信度更高。
或者说,人们更愿意期望别人过得不好。
听着身旁的女人们压低声音讨论陈霖,甚至目光隐晦的瞟过她,夏依依便知道,她们顺带手把她也捎带上了。
心底藏着些许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情绪。
听女人们闲唠嗑的功夫,知青们也过来了,李芳琴和陈霖走在一起,无视陈霖的冷脸,笑意盈盈的和他说着什么。
她说三句,都不见得陈霖会回上一句。
要说这陈霖女人缘不错,原主喜欢他,给了他不少好东西,还把名声搞臭了。
郑黄花喜欢他,因他之故把夏依依推到河里。
李芳琴喜欢他,因此看夏依依眼红,没少找她麻烦,和她打嘴仗。
郑小花也喜欢他……
就像夏依依发现原主之所以那样冲动,和陈霖话里话外的暗示不无关系,她怀疑陈霖对其他几个女孩,也不同程度的示好,甚至像对原主私下的许愿一样,没少对其他姑娘甜言蜜语。
他就是个祸水,祸害得几个姑娘丢了脑子。
夏依依看了陈霖一眼,不知怎的,和对方身边的李芳琴对上视线。
四目相对,李芳琴先是得意,得意站在陈霖身边的人是她,不是夏依依。
之后又是恐慌和愤怒,眸子也在喷着火,生怕夏依依不顾场合,又缠上来,她了解陈霖,他最心软了,到时候夏依依哭几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