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坦之一直在村中过活,从未去过外面,对于外界地理毫不了解,只是听了武知训的话向南走,现在打算返回小溪村,一时迷失方向,他常听人提起怀州城在小溪村的东面,所以便转向西南方向,至于能不能到家,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他渴饮山泉,饿食蛇肉,或许是父母在天上保佑,一天一夜后当真寻回了小溪村。
只见房屋百间化灰烬,断壁残垣长青苔。
杨坦之不及思索,跑到自家门前,悲上心头,痛哭流涕。
哭过一阵,他在村子中四处寻找,竟没发现一具尸骨,或许是被火烧成了灰烬,或许是官府派人收拾了,又或许被野兽叼走了。
没找到父亲尸骨,杨坦之又感悲伤,本想将父亲与母亲合葬一处,看来是不可能了。想到合葬一处,他又想到父亲临终前的话语,便拄着木棍向南走去,到了母亲坟旁。
坟旁青草葱葱,坟头却是光秃秃的,他蹲下细细检查,发现这些泥土颜色较深,里面还夹着杂草,应是最近有人翻过,估计是父亲翻新的。他看着母亲的坟心想:父亲的武艺我前几天才见识到,一人独斗鬼蜮五子不落下风,难道他在母亲坟中放了武功秘籍?
想到此处,他恭敬跪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便挥着木棍挖起土来,约莫挖深两丈,棍子碰到了一个坚硬物。他伸出手把它取出,是一个红黑色铁盒。
这铁盒四四方方,上面涂着红漆,该是时间长远,棱棱角角的红漆已经脱落,露出里面黑色的铁层。在盒子底部刻着“镔铁”二字,杨坦之心想:这镔铁二字应该代表了父亲的帮派。
盒子不大也不重,把铁盒打开,里面只装着两本书,一本书破破烂烂,上面写着“铸甲心经”四字,另一本书却是完好如新,上面写着“百铠锻造术”。
《铸甲心经》是镔铁山庄的内功心法,杨不屈修习的便是此等内功。而《百铠锻造术》则记载了镔铁山庄数十年积累的高超锻造方法。
一本内功,一本锻造术正是杨不屈留给儿子的遗物。
杨不屈本想把自己参悟出的防御剑法也写成一本书留给儿子,但转念一想,儿子的性情与自己大不相同,这类先防御再攻击的剑术并不适合儿子学习,便放下了这个念头。不然这盒子中装着的便是三本书了。
杨坦之把坟重新填上,却不回村,他熟悉周边地势,寻了处僻静洞穴暂作容身之地,生火铺席,忙活半天,这才打开《铸甲心经》细细参读,书中记载的似乎是练气运功的法门诀窍,上面总是出现经脉运行、穴道丹田等词语。
他虽然识字,却不懂人体构造,什么叫丹田,什么是任督二脉,什么叫运气内行,全然不懂,幸好在书的空白处还有用毛笔画成的图形与批注,他天资不错,多看几遍也就明白了。
看着空白处的批注,杨坦之心想:这些字莫非是父亲写的?我从未见过他写字,也不知道他的字迹是什么样的,让我找找书上是否写了名字。
他从前翻到后,只见最后一页上写着:“杨不牢读书有感”七个大字,心想:不知道这杨不牢与父亲有什么关系,莫非是父亲的兄弟、我的长辈?他又翻了几遍,但其余的批注就找不到署名了。
他此刻心无旁骛,只想练成武功为父报仇,便四处收集食物、清水,就此在山洞中住了下来。
天不亮就起身,夜已深却不睡。
上午挥舞棍棒苦练降龙棍法,下午凝神静气修习铸甲心经。
精疲力竭不喊苦,身体损伤也练习。
生病发烧又如何?忍饥挨饿能怎样?
他一心只想变强,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居然进展神速,只短短九个月时光,便把铸甲心经上记载的运功诀窍领悟。
这一日傍晚,太阳已经落山,杨坦之正襟危坐于洞中,身体发红发热,头上汗流如溪,显然修炼到了紧要关头。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他长吐一口浊气,白色雾气自头顶蒸腾而出,睁开双眼,开怀大笑,喊道:“终于练到第一层了。”
将铸甲心经练到第一层后,他只觉神轻体健,原来在丹田处的气旋比以往更加强大,而且可以随心控制,体内热气缓缓流向双脚,而后自双脚流到头顶,再由头顶回到丹田,这便是铸甲心经运行的一个周天。
只用九个月就练到了第一层,这足以称为奇迹了,杨不屈在当年花了一年时间才练到此等地步,就已经被称作宗门的未来希望,而杨坦之却比他快了三个月。一来他心无旁骛,无其他琐事干扰;二来他服用的九转洗髓丹不是凡俗之物,把他的筋骨重铸一遍;三来他天资聪颖,骨骼强健,不是愚笨之人,所以修炼速度自然快些。
练到第一层后,他并不休息,次日便开始修炼第二层,刚开始倒是顺畅,只是越到后来,这内功越是艰难深妙,进展也就越慢了。
突破第二层,他用了将近两年。
练到第二层,他丹田处的气旋便可以凝聚成形,在身体局部形成一道保护铠甲,寻常刀刃已经攻破不得。
可是再往下修炼却是又难了不少,他苦练一月,只觉得丹田处的热气毫无变化,看来是白费力气,心想:不知为何我已经修练一月,为何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