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武知训对自己态度不错,杨坦之心头大喜,暗道:我救了他一条性命,此刻正是求他收我为徒的大好时机。不顾胸前疼痛,挣扎着站起身,跪在地上道:“我一村人性命皆丧于北狄人手中,父亲死在鬼蜮五子手上,请前辈传授我一身武艺,好让我报仇雪恨,驱逐北狄。”
杨坦之一心想要复仇,咬牙切齿地提到报仇雪恨,再加上他自小研读戍边将军的英雄事迹,便又加上了那句驱逐北狄的豪言壮语。
武知训见这孩子头冒冷汗,显然痛苦至极,却不发出一声惨叫,当真硬气,又听他提到驱逐北狄,当真说到了自己心坎之中。
如今晋朝受到北狄等游牧民族的侵略,虽然晋朝在边境上修缮了长城及三座雄关,北狄的大股部队不可踏入中原,可是由北狄武林高手带着的小股部队翻山越岭却是不可阻止。被这些畜生洗劫过的村庄,岂是一个惨字的了?但凡有志之士、热血儿郎无一不想驱逐北狄。
可是杨坦之这几句话虽然完美至极,武知训却是不能收这个徒弟。
“老乞丐不能收你。”
“为什么?”
武知训道:“原因你是知道的,那个兵起身时在我身后五步,你本可以提醒我,却闭上了嘴,反而替我挨了一刀,约莫着那时你就打算拜我为师,所以才救我一命,对不对?”
没想到,自己的算盘早被看透,杨坦之道:“前辈有一点却说错了,我是想和前辈习武,但纵然前辈是个普通人,或者前辈不愿传我武艺,我也要救,还望您收了我这个徒弟。”
武知训道:“老乞丐不是什么名门,但挑选弟子须得品行端正,你虽有报国热心,可惜仇恨过甚,加之行事不择手段,我不能收你。”
杨坦之却道:“父亲身故,村庄被屠,男子汉必当常怀报仇之心,我恨不能杀尽侵略我国家的人,再者我虽未提醒前辈躲避,可最终受伤的是我,如何称得上不择手段?”
武知训盯着他的眼睛,长叹口气道:“罢了,不论目的,你毕竟舍身救我,老乞丐平生最不愿欠人情,虽不能收你为徒,却又不能知恩不报。”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和一封信,说道:“我平生最得意的功夫便是五十四路降龙棍法,这书上记载着盘龙棍法的前二十七招,你若花费心力学了,该有九品实力。
另外我附信件一封,写给怀州城聚宝山庄的魏老财神,你拿这封信去怀州找他,我与他有过一面之缘,魏老财神热情好客,想来会接纳你。
到了聚宝山庄,你要刻苦练功,不可偷懒耍滑,若是想为父报仇,不如去参军当兵,为国家尽一份心力。”
武知训虽然说不收弟子,但这话语重心长,短短几句便为杨坦之安排了未来道路。
杨坦之接过书信,诚心感谢:“多谢前辈。”
武知训却不理会,转过话头:“你可知道这座庙里供奉的是谁?”
杨坦之摇了摇头:“看他手持长鞭,应该是个武将,小子没什么见识,还要向您请教。”他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小读书,心中有些文采,加上经历过生死,说起话来不像是十四岁的孩童,到有几分老成稳重。
武知训道:“这庙宇供奉的是前镇北将军余子民,你应该听说过他的大名吧?余将军曾率五百轻骑深入草原,直抵狼山,斩首北狄人上千,俘虏北狄右贤王,勇冠三军,可惜在二十四岁病死,英年早逝,百姓为了纪念,为他修缮庙宇不下五十间,但时间流逝,加之北方战乱,此处香火却是不旺。我与你讲余子民将军,你可明白用意?”
杨坦之道:“前辈可是让我以余将军为榜样,驱除鞑虏,守卫中原?”
武知训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此意,你年少失去父母,心中有仇恨实在正常,但不要被仇恨蒙蔽双眼,世界上美妙事物不少,我一个乞丐都知道享受,你也应该留意。而且若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人当谨记仁义礼智信,做事秉承侠义精神,有些毒辣手段最好不用。”
杨坦之平和温良,但不失倔强,心想:不被仇恨蒙蔽双眼当真正确,父母在九泉之下也定然不想我一辈子为仇恨所控。
至于侠义两字价值千斤,我也不能忘记,但有些手段却是要用,鬼蜮五子心狠手辣,想要报仇雪恨,就只能比他们更狠。
再者对侵略者用些毒辣手段有什么不行?难道只许他们残害中原百姓,却不让我们主动出击?世上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最后一句话我却是不听。
他素来不会说谎,便道:“多谢前辈,小子定不会被仇恨所扰。”
武知训从这孩子的眼睛中看懂了什么,心想:你也不是我徒弟,我的话不听就不听吧,也不再管,道:“你身中一刀,但身子健壮,根骨不错,并无大碍,休息几天就可痊愈,既然苏醒,我这就要离开了,如果想去怀州便向南走,估计两天脚程即到。”
料想武知训身有急事,需立刻启程,杨坦之便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道:“多谢前辈救命传功大恩,日后若有机会,杨坦之定当报答。”
武知训这才知道这小孩姓杨名叫坦之,看来父母是希望他一路平坦,无灾无病,可人的命运岂是名字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