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我身后是整个人类史!> 第三十九章:积木游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积木游戏(1 / 2)

公元前10年,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斯曾在其建筑手册里描述了一种起重机械。

这种机械有一根桅杆,杆顶装有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由牵索固定桅杆的位置,用绞盘拉动通过滑轮的缆索,以吊起重物。

有些起重机械可用两根桅杆,构成人字形,把吊起物横向移动,但幅度很小,因此操作也十分吃力。也有古籍宣称,这种起重机是公元前3世纪由阿基米德发明的。

古埃及和古罗马人按照这样的原理发展了很多种起重机的雏形。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当属踏轮起重机。

踏轮起重机是用踏轮替代绞盘,利用人在巨大的轮子中踩踏以转动踏轮,而带动整个的机械。

据称,绞盘拉动的起重机可以吊起3000公斤的重物,而踏轮式的起重机将重量翻倍,可吊起6000公斤重物。古埃及和古罗马人利用这些原始的起重机建起了庞大的城垣。

不过在西罗马帝国灭亡时,罗马人关于起重机的智慧也告一段落了。直到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踏轮起重机被再次大规模引入西欧。

据文献所记载,中世纪踏轮起重机最早出现在法国,并被用于港口的货物搬运,时间大约是公元1244年。这一时期的起重机,主要构件都是木质结构。

到了15世纪,意大利发明了转臂式起重机,解决了原始起重机比较费力的问题。

这种起重机有根倾斜的悬臂,臂顶装有滑轮组,既可升降又可旋转。不过直到18世纪,人类所使用的各种起重机械还都是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在起重量、使用范围和工作效率上很有限。

而达芬奇的这个起重机,就是在旋臂式起重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这...”从始至终的脸上露出些许为难,“您有工具吗?就是那种切割木材的工具。”

“这个你不用担心,各种零件我都会帮你解决,你只要负责组装就好了,组装好这个机器,我会给你五点军功。”达芬奇说。

从始至终恍然,随后一拍胸膛,“没问题!交给我就好了!”

“你要怎么制作零件?”南笙在一侧好奇的问道。

只见达芬奇没有言语,只是默默的走到了木堆旁边,摸了摸那几根木头,他这段时间也不是只在玩木头,也是有耗费时间去普罗米修斯系统里学习的,至少水分子他是可以拼的。

他的手上闪起淡淡的光辉,逐渐接触了这几根木头,在他眼前的UI投影中,出现了这木头的形状,他点开二级界面,就出现了这木头的分子组成,木头里的成分还是很多的。

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纤维素。另外还含有淀粉、蛋白质、水分及矿质离子和一些稀有元素。

具体一点的,就是有脂肪族化合物,包括脂肪醇、还有以其甘油酯形式存在的脂肪酸。

用烧碱水解后就可以生成高碳数脂肪酸的钠盐(钠肥皂,即普通肥皂)和甘油,门捷列夫制作硝酸甘油炸药用的甘油就是从这些植物中提取的。

还有糖类(包括淀粉)和果胶质等,主要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萜类化合物,包括挥发油类和树脂酸类,如松脂,主要存在于树脂道中;

酚类化合物,包括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和木质酚类等,主要存在于树皮和心材中。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很微量的元素了,再点一下还有一个三级界面,里面是这棵树的原子构成,碳48%,氢 6%,氧45%,氮0.1%……

看着那几个界面,即使是大学生来了都得头痛一段时间,微观世界一点都不比宏观世界简单。

这也是为什么以太粒子需要高级知识分子使用的原因。

以太粒子的物质分离技术是十分粗暴的直接将某一物质从中抽离,而没有给予木头被正常烘干水分之后内部性质变化,比如正常的热胀冷缩的变化,之前门捷列夫尝试过将木头中的所有水分都从木头中分离。

最终导致重组后的木头由于内部水分的突然消失,变的异常脆弱,所以在抽离一部分水分后,还需要对其余分子的位置进行更改。

这就跟那种抽积木游戏一样,一堆积木叠成楼,每人一回合抽一块,每抽一块,积木楼的结构就多了一丝倒塌的风险。

这很麻烦,以太粒子的可能性很庞大,但其背后所代表的或许是一个近乎全新的物理体系以及化学体系,所需要研究所花费的精力很庞大。

比如现在抽离水分子的工作,水分子是很微小的,这棵树里可能有数以亿计的水分子,那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所以,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的力量。

每一次的分离重组,都需要编辑相应的程序。

这些天门捷列夫还在研究如何使用以太粒子直接将石灰石变成水泥,不过在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最终选择了用火炉烧制,因为那已经是经历过无数次成功的现成的方法,花费精力去研究以太粒子,意义不大,而且成本反而过高。

科学家们在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无需将以太粒子加入到现有的工业体系中,除了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去研究已经成熟的成果之外,以以太粒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