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伯单叹口气:“父亲有我们兄弟四人,老四早夭,剩下三个,可三弟叔春又被大牺勒死在战场上,现在我们兄弟四人只剩下我们二人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现在只有你能救我了大哥!大哥,你得帮帮我呀,至少把我藏起来……”
“藏?往哪里藏?这里是大商的地盘,大商的天下,你能藏一时,能藏一世?总会被发现。”
“那、那可怎么办哪?”载师木又哭起来。
“现在你唯一的活路就是走,赶快走,离开大商的疆土,走得越远越好!”莘伯单说:“你是我唯一的弟弟了,我当然不能把你交给君上,可要把你留在有莘,让君上知道,不但你活不了,整个有莘都得受连累!”
“知道,我知道,可我现在孤身一人,怎么走啊?”
“好吧,你虽然做事荒唐,可我也不能不念兄弟之情,哥帮你,帮你最后一次,以后你好自为之!”莘伯单说。
莘伯单连夜拨调了一批族人、仆从三十多家,有四百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军卒,又调了车辆马匹、财物,组成一支队伍,交给载师木,让他赶快走。
载师木喜出望外的同时,哪里敢再多呆一分钟,拜谢了大哥,带着队伍栖栖遑遑地亡命而去。
他出了有莘就向北跑,经过考虑,是要和逃亡的夏人方国一样,北渡济水、黄河,去投奔淳维,因为自己的“好朋友”二王子祉秀和曹彦在那里。
他倒是没白跑,两年多之后,终于和一些逃亡迁徙的夏人方国一起在西北找到了淳维。
这时淳维已经在西北重新建立了国家“下土方”,作了都邑,自称“夏后”,号令有夏诸国和大商作对。
淳维还不错,好生接待了他,也封载师木为“伯”,帮他建立了一个小国,仍然叫“莘”,莘伯木就是这个莘国的第一任国君。
但是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被商人不断地征伐,也被当地的野蛮部落侵扰,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苦逼日子,刚逃亡迁徙到北或西北的有夏诸国开始大概都是这样。
后来几经辗转迁徙,这个莘国到了今天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的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一直延续到西周,《诗经•大雅•大明》里说殷商末年周文王“缵女维莘”的“莘”,就是指这个地方。
所以这个莘国,是东方有莘氏之国西迁的一个分支小宗,有人把这个莘当成夏代的有莘,那是不对的。
****
另外两个是两位大贤人务光和卞随。
商国在灭夏之前就一直旱灾持续不断,连续了五年,民众年年都得抗旱救灾。灭夏之后,商汤就带着大臣们到处巡查,视察旱情,直到抗旱工作。
伊尹发明的“区田之法”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他又和大匠彊等人改造了人工蹬塌的木轮水车,建立了灌溉体系,使商的农业生产能保证正常进行。
这天,商汤巡视到一条河边,看着眼熟,就问:“这里予一人好像来过呢。”
这次给他驾车的是登恒,回答说:“君上当然来过了,这里是稠水,有个贤人住在这里,叫啥来着……”
“卞随啊!”商汤脱口而出,他想起来务光和卞随这两个所谓的“大贤人”了,心里突然一阵的憋。
“对对,是姓卞。”登恒说。
“打听一下,卞随住哪里,我们去拜访一下。”商汤说。
一打听,当地土人说卞随先生住在稠水边上的一片竹林里。
商汤就带着人到了那片竹林,在竹林边上就听见一阵叮叮咚咚的琴声,潺缓悠扬,悦耳动听。
商汤下了车,带着众人进了竹林,果然竹林中又两件茅屋,一圈篱笆。
在修竹之下,一个人正在精神专注地抚琴。
商汤也不打扰,就立在篱笆外面听着,直到一曲结束,才说:“卞随先生,久违了!”
卞随抬起头一看,一身王袍的商汤,以前见过,不由地皱了眉,连招呼都没打。
商汤也不在乎,走过来主动行礼,表示对圣贤的尊重——这可很给面子了。
卞随站起来,仍旧皱着眉,勉强还个礼:“商侯大人远道而来,不知有何吩咐?”
登恒说:“喂,我说贤人,您在这里不看新闻联播、不看微信公众号啊?还商侯呢。现在都改朝换代了,是商朝,以前的商侯,现在是商武王,大商朝的天子!”
卞随愣住了:“有夏亡国了?”
“啊,是啊,亡了。”
卞随看看商汤:“那君上来……”
商汤恭恭敬敬地说:“卞随先生是著名的贤人,以前在伐夏之前还来请教过,受益匪浅。现在予一人终于灭夏成功,忝居天子之位,心里老是觉得自己不称职。治理天下,还得象卞随这样的大贤人才行啊,所以予一人这次来,就是想请卞随先生到景亳去,把天子之位禅让给您,让您来做大商朝的天子呢!”
此言一出,卞随顿时满脸紫胀,一屁股坐在竹席上,呼呼地直喘粗气:“君上伐桀的的时候来找我谋划,必定认为我有反心;战胜了桀之后又来让位于我,必定认为我是个贪婪的人。可怜我卞随生于乱世,本来只想求个心安宁静,可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