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扬明> 第1275章 民心定(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5章 民心定(中)(1 / 2)

"好!" "好!" "好!"

一目十行的扫视完手中的奏本之后,大明天子朱由校连声叫好,面上满是兴奋之色。

不愧是王在晋,竟然来了一出"兵行险着",同时出兵延安和延绥,一举解决了席卷陕西多日的乱局。

现如今,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已然被王在晋率兵平定,自周边各省抽调的粮食也正在源源不断的运抵陕西。

待到这些粮食一到,民怨沸腾的陕西便会瞬间安静下来,历史上那场动摇大明国本,继而导致其灭亡的"农民起义"终是落下了帷幕。

闯王高迎祥伏诛,其外甥李自成负隅顽抗,被靖南侯祖大寿亲自斩杀,"黄虎"张献忠跪地请降,不日便将押送至京师。

虽然陕西各地仍有少许"乱民"作祟,但相比较这些赫赫有名的"反贼",无异于小打小闹,相信以王在晋等人的能力,不日便能彻底解决。

见得天子高兴,乾清宫暖阁中的随侍宦官们也是喜笑颜开,因为陕西乱局的缘故,一向随和的天子都是有些闷闷不乐,终日阴沉着脸,令得他们这些下人都是有些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好便触了霉头。

"陛下,大人们到了。"

还不待朱由校高兴太久,便见得司礼监秉笔蹑手蹑脚的行至近前,一脸无奈的说道。

虽然朝廷三令九申,不准提前"泄露军机",但这紫禁城中向来没有秘密,大臣们主动进宫面圣,向来是已然知晓了陕北的"捷报"。

"传。"

心情不错的朱由校倒是没有在"泄露军机"这件事上过于纠结,终究是一场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倒是没必要吹毛求疵。

...

...

不多时,便有几名红袍重臣由司礼监秉笔引着,缓缓踏进了乾清宫暖阁,引得两侍的宫娥内侍纷纷低声行礼。

许是心情不错,才刚刚被起复不久,近些时日颇为"郁郁寡欢"的首辅方从哲还破天荒的朝着众人微微点头示意。

"臣等,参见陛下。"

待见到立于案牍之后的那道身影之后,众人方才隐去了心中的思绪,规规矩矩的朝着朱由校躬身行礼。

"爱卿平身。"

朱由校的眉眼之间仍有还未散去的喜色,担忧了数月之久的大事终是被彻底解决,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谢陛下。"

又是规规矩矩的行礼之后,暖阁中众人依着官职高低,依次坐在早已为他们搬来的座椅上,其中首辅方从哲神色最为激动。

万历末年,他担任"独相"七年,纵然他兢兢业业,从不敢掉以轻心,但朝局仍是一片混乱,远在辽东的努尔哈赤更是建国称汗,公然反叛。

时隔多年,肆虐辽东的大金已然轰然倒塌,他也被天子起复,重新入京辅政,本打算一展胸中抱负,却没想到陕西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如此种种,让方从哲都有些自我怀疑,他赋闲在家时,大明朝局欣欣向荣,他才刚刚入阁不久,陕北便噩耗连连。

好在陕西乱局终是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他也能松一口气了,不然在过上一段时间,他怕是真的会因为外界的"舆论",重新乞骸骨。

"诸位爱卿来的正好,朕正好有一事要与诸位商议。"

见得众人落座,案牍之后的朱由校轻轻颔首,虽然朝廷还未派人去陕西核查"战果",但传回的战报却是总督王在晋以孙传庭联名上奏,想来做不得假。

虽然陕西的乱局已然彻底平定,但仍有少许事务需要解决。

"请陛下吩咐。"

居于正中的首辅方从哲已然完全恢复了往日的镇定,一脸恭敬之色的朝着上首的天子说道。

短短数年的时间,曾经青涩无比的"皇长子"已然成长为杀伐果断,威压咄咄人的"中兴之主"。

"延安城外乱民首领虽然尽皆伏诛,但依着王在晋和孙传庭的奏疏,女真大汗皇太极仍是领着少许残兵败将,潜逃至河套平原。"

"朕想着,河套平原是不是顺势也要收回来了?"

朱由校轻轻的抿了一口茶,脸上的表情若有所思。

闻言,方从哲心中便是一紧,他原本还想着,朝廷在陕西取得如此酣畅淋漓的大胜,定然能极大的震慑塞外蒙古,令得"万国来朝"。

但听天子这意思,是打算"开疆扩土",把河套平原重新拿回来?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便投向了身旁的兵部尚书及户部尚书。

国朝初年,国力正值巅峰,河套平原虽有蒙古部落驻扎,但尽皆受朝廷节制,一举一动皆是仰中枢之鼻息。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明军备的日渐衰落,朝廷对河套平原的掌控力也越来越低,驻扎在河套平原上的蒙古部落也逐渐生出了"不臣之心"。

为此,朝廷才设立了"三边总督"一职,并在陕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