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临淮河畔亭台楼榭鳞次栉比,华灯初上,宛如人间仙境。
文人骚客,豪商富绅纷纷呼朋唤友准备登上画舫,开始今晚的狂欢。
城中的普通百姓们也漫步在街面上,享受一天之中难得的闲暇。
突然几名神色慌乱的汉子突然出现在了街面上,近乎于飞奔一般闯入街中,与街上闲庭散步的众人显得格格不入。
...
南京兵部府衙,新任的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刚准备下值,他便听到了一阵紧促并且慌乱的脚步声,不由得让其眉头一皱。
正当王在晋打算推开门,前去探寻一下发生何事的时候,正巧碰到几名神色匆匆的汉子站在门前,看样子是打算推门而入。
见到王在晋露面,为首的汉子脸上露出了一抹喜色,还好赶上了。
"大人,出事了。"
为首的汉子压低了声音,急促的冲着王在晋耳语了一句,顿时令得王在晋心里一惊。
"进来说话。"
王在晋先探出了头向四周看了看,确保周围没有人注意之后,快速将几人让了进来。
"发生何事,详细说来。"
他已然认出了眼前的为首之人赫然便是前段时间刚刚被皇爷擢升为指挥同知的锦衣卫赵吏。
能够让如今南京城中名义上的锦衣卫首领露出此等慌乱之色,定然是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赵吏简单的一句话,便令王在晋脸色煞白,身体都开始隐隐的颤抖起来。
"部堂大人,南京大营兵变了。"
顾名思义,兵变就是指军队不听指挥,不守军纪而发生叛变。
兵变可能是封建王朝统治者最忌讳听到的两个字。因为无论是什么原因,一旦麾下发生了兵变,就意味着他的统治出现了动摇。
每一次兵变都是一场灾难,罕有例外。
"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发生兵变了,严重否?如今情形如何?"
王在晋毕竟见多识广,只是短暂的失神过后,便快速的镇定了下来,转而问起了事情的起因。
"部堂大人,具体事由属下也不知晓,但是卑职今日收到消息言说南京大营可能兵变,便出城查看。但是属下并未能够顺利进入南京大营,现在大营已经戒严,极不寻常。"
听到兵变还没有彻底发生,王在晋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脸上的慌乱之色稍缓。
"鲁大人在哪里?为何本官没有收到鲁大人的消息.."
虽然他身为南京兵部尚书,理论上南京地区的守备,南京地区的49个卫,都隶属他指挥,可是如今提督南京大营军权的乃是天子钦点的南京守备鲁钦和新任的镇守太监魏忠贤。
尤其是鲁钦在被天子钦点为南京守备的同时,还掌管着从北京带出来的两万京营士兵的兵权。
想到这里,王在晋的眼眶猛地收缩,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
"莫非是鲁钦造反了?.."
王在晋猛地咽了口唾沫,双眼紧紧盯着身前的赵吏,声音都在微微颤抖。
现在南直隶的全部兵力都在鲁钦的掌管之中,倘若要是他反了,那可真是能将天捅破一个窟窿。
"大人您想到哪里去了,与鲁大人无关。"
闻听王在晋此言,赵吏脸上露出了一抹苦涩的笑容,有些哭笑不得。
"那就好,不是鲁钦反了就好..."
王在晋一边用手轻拍自己的胸脯,一边庆幸的说道。
"不对啊,既然与鲁钦无关,为何他会任凭兵变发生?难道说他堂堂西南武将之冠,制不住南京这些人?"
自从鲁钦率军成功平定奢崇明起义之后,他就在军中获得了一个西南武将之冠的名号。
虽然王在晋有些不喜鲁钦,但是他也承认鲁钦并非浪得虚名,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宿将。
"部堂大人,这就是问题所在。"
"前两天扬州生变,鲁大人亲自率领京营前往扬州坐镇,如今不在南京城。"
赵吏脸色发苦,声音也有些急促。
到了现在,自然不难看出,这乃是明晃晃的调虎离山之计。
"魏忠贤呢,魏忠贤是做什么吃的?南京大营都要兵变了,他这个守备太监就没有收到一点消息?"
听到鲁钦不在南京的消息,王在晋脸上再度露出了慌乱之色,他已然意识到,此事并不简单。
"部堂大人,如今不是计较这些事情的时候了,当务之急乃是弄清南京大营如何了,以及快速的平乱。不然迟早要有祸端。"
赵吏不动声色的提醒了一下有些气急败坏的王在晋。
"所言不差,是本官心乱了。"
深吸了一口气,王在晋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开始仔细思虑起此事。
"这些人倒是好大的胆子,当真是不知死活..."
仅仅数息之后,王在晋便猛地睁开了双眼,声音凛冽的没有一丝温度,全然不负之前的谦谦君子模样。
"大人,究竟是何人作祟?"
听闻王在晋似乎已经猜出来幕后主使,赵吏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惊喜。
看在这些读书人的脑子就是好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