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太太嗯了一声,就叫了几个孙子孙女过来,叮嘱他们多挖些野菜,也不挑什么老的嫩的了,能吃就行。
现在家里也有这么多存粮,再掺点野菜,也能熬许久了。
第二天上午,何大壮兄弟俩就爬上屋顶,把碎的瓦片换好了。
两家屋顶都修补好后,瓦片还剩下了几十块。
村子里像他们动作这样快的也没几家,没两天,就有人上门来问家里有没有多余的瓦片了。
因为后头去买瓦片的人实在太多了,而砖瓦窑每天能烧的瓦片有限,导致供应不足,所以许多去晚了的人就买不到。
不仅如此,瓦片的价格也上涨了些,虽然不算很多,但对于现在本就手头拮据的村民们来说,也挺让人肉疼的。
不少人就舍不得花钱去买,想着要是能借到的话就先借点来用。
何老太太母女俩商量过后,给家里留了几块备用的,其他就都借给了一户关系好的亲戚。
本来也就几十块瓦片,借出去了也省心,免得家里时不时有人上门来问。
自冰雹过后,村子里挖野菜的人一下子多了许多,不少大人只要一有空,也都提着篮子上山了。
以往一篮子野菜,严知知半个来小时就能挖满,现在一个时辰都未必能找得到了。
而且附近山头上野菜都已经被挖的差不多,想再挖就要走到更远的山头去了。
看这情景,严知知估摸着以后肯定还会越来越难挖的。
野菜不好挖了,母女俩个就忙着整理菜地,菜园子里和地里能用来种菜的地方尽量补上。
其他的种不了,萝卜白菜还是行的,总比地空着要强。
几天后,严知知发现,地里的红薯叶子又缓过来了。
红薯叶片绿油油的吐露着生机,一点也不像刚被冰雹击打时蔫巴巴的样子。
不得不说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红薯再怎么样也比野菜好吃多了。
除了她们,村子里其他人家对红薯缓过来都欢天喜地的,这要是能收获到高产红薯,说不定可以熬到明年秋收了。
红薯能缓过来,和红薯的品种也有关系,像附近几个村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地里的红薯大多数都恢复不了生长。
阜同镇周边村子受冰雹迫害的程度不尽相同,但在附近村子里中,因为高产红薯的关系,上河村算是受灾较轻的一个村子。
因为此事,村子里不少人对严知知母女俩都心怀感激,看到她们都是笑脸相迎的。
何老太太两口子脸上也好看了不少。
当初闺女刚回村里来的时候,她知道外头到处都是闲言碎语,还有不少人说她是老糊涂了。
何老太太冷冷地哼了一声,想要开口讽刺几句,但想到现在大家都不容易,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
转而又忧心地念叨道:“也不知道今年地税要怎么交。”
虽然地里的红薯缓过来了,但麦子和玉米都毁得差不多,收成估计只有往年的一二成,这些收成肯定是不够交地税的。
以往灾情严重的年景,朝廷都会允许受灾的村子减少税收,也不知道今年这种情况会不会减税。
不然粮食不够交税,就得给钱了,家里现在是一穷二白,只能靠卖鸡蛋换点钱补贴家用。
剩下的就是一头猪,何老太太心里琢磨着,要是减不了地税,今年就早点把猪卖出去,再加上地里的那点粮食,差不多也够交。
只是这样一来,家里以后的日子会更难过了。
何氏今年还不用担心交税的事,想到这个,眼底露出了一丝庆幸,当初买荒地,现在想想还是挺划算的。
不过这种话是万万不能直接说出来的,毕竟整个村子里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她家这样情况的人家。
何氏抱着儿子,情绪低落道:“娘,听说镇上的吃食又涨价了。”
何老太太闻言一脸忧愁地点点头:“镇上的粮价几乎一天一个样,每日都要涨那么一两文钱。”
虽然她没亲自去镇上瞧,但每日村子里去镇上的人很多,都是去买粮食的。
不少人家攒了点鸡蛋就迫不及待地拿去卖,再买点粮食回来,因为多等一天,买到的粮食就会变少。
何家情况也差不多,鸡蛋现在都不怎么舍得吃了,就靠它来换钱买粮食,能买一点是一点。
“你家鸡蛋也要省着吃,粮食也是,掺着点野菜吃,能省下一点是一点。”
何老太太忍不住嘱咐了一句,再这么下去,说不定哪天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
以往逢大灾的时候可不就是这样吗,镇上的粮铺都关掉了。
“娘,您放心吧,我都省着呐。”何氏也知道现在粮食的珍贵,做饭的时候都掺了不少野菜。
也不管什么好吃不好吃了,能填饱肚子就行,当然,野菜多是她吃的,两个孩子吃的比较少。
至于家里的鸡蛋,每天除了两孩子一人一个,其他也都攒起来准备换钱。
和何老太太唠嗑完,何氏就抱着儿子回家了,严知扬现在自己会走路,也没以前那么难带了。
她就经常把儿子放到何家让何老太太照看着,自己好去多挖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