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第二百七十一章张良和陈平的建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一章张良和陈平的建议(1 / 1)

刘邦先令郦食其、周勃、灌婴三人退下,又命人找来张良、陈平两位谋士,商议郦食其的降秦之议。

作为刘邦身边最为得力的智将,张良与陈平,一个擅长策略,一个喜欢阴谋。

无论策略还是阴谋,对于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营养的刘邦来说,这两个人,是他比较喜欢的。

刘邦对他们的偏爱,甚于武将。

从善如流,是刘邦高于常人之处,也是他能在纷繁的乱世中,从一个市井之徒,成为一方诸侯的主要原因。

别小看听取别人意见这件事,听不听,听什么,怎么听,听完之后怎样做,都是很大的学问。

很多小有成就的人,往往容易走向刚愎自用,觉得无所不能。

而刘邦似乎天生有这方面的天赋,每每能在众多繁杂的意见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在眼下这个事关整个团队命运的大事上,更不能例外。

虽然在郦食其陈述其计策时,刘邦朦胧间有了一些判断,但他依然迫切需要,听听两位深受倚重的智囊的意见,以帮助他做决定。

张良、陈平二人听完刘邦的介绍后,或许是事关重大,或许出乎预料,一时都陷入了沉思。

刘邦坐在那里,也不催促,静静地等着眼前的沉默被其中一人打破。

这是刘邦一贯的作风。虽然世传他谩而诲人,但关键时刻极为沉着。

许久,鬼才陈平抬起头来说道:“大王,广野君的建议可行。”

“但此计成败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秦王的态度,二是对面的项羽给我们多少时间。”

“在目前秦军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秦王有多少诚意,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而项羽在取得汉中后,还有多少耐心,给我们谈判的时间。”

刘邦颔首,示意陈平继续说下去。

因为他知道,陈平绝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后面一定会跟着解决方案。

这是陈平一贯的叙事风格,也是得到刘邦认可的能力之一。

而且,陈平的意见是基于同意郦食其的

。方案基础上的,这让刘邦心下稍稍踏实了一些。

陈平继续说道:“以臣所见,秦王在即位之后,采取的内政外战政策,一向都标榜仁义之名。”

“凡是喜欢标榜的君主,最在意其在民众中的形象,并努力维持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达成我们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我们要广泛制造这方面的舆论,把大王归降变成世人皆知的一件事情,这样就形成如果秦王不允,其仁义之名必受损失,迫于此压力,不得不做出破例的决定。”

刘邦有些意外,如此做,就要承担将士士气低落的风险,而且,在迫使秦王妥协的同时,无形中也断了自己的退路。

这听起来,怎么都不像阴谋,更像阳谋了。

“这样做虽然会影响到军中的士气,但却可以争取道义上的主动。更何况,眼前的现实,即使我们不说,将士们也都心知肚明。不如把不利的因素,变成有利于我们的武器。”ωωw.cascoo.net

陈平好像猜到了刘邦的顾忌,顺势将目的阐明。

“其次是项羽,如果我们行动慢了,被他在枳县先动了手,然后再兵临江州城下,那我们就更被动,一旦破城,我们就失去了谈判的本钱。”

“所以,大王如果下了决心和谈,就该尽快派出使臣,直接面见秦王,同时,通过李巴这条线知会对方,制止项羽的军事盲动。”

刘邦见陈平已经结束了发言,没做表态,将目光投向张良。

在刘邦的心里,在这种战略层面的决策上,一直对张良有所倚重。如果张良反对,那他一定会给出一个更好的方案,这似乎是刘邦心里隐隐希望的。

张良白净的脸上沉静如水,似乎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徐徐说道:

“广野君所谋,可以说是危局中的无奈之策。”

刘邦一愣,张良以无奈之策结论投降,说明张良心里和他一样有着很多不甘。

也确实,从家族的五世相韩,到被秦灭国失去贵族身份;从博浪沙行刺始皇,到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