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临下的燕军,从城墙上看到的是如下景象。
秦军的攻城部队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临车五辆,在阵前展开。
这是一种活动的箭屋,木头制成,高十五米,临车下有轮子,可以任意移动变换位置。临车上分五层,上有射箭孔,每层各有三十名弓弩手。
第二层,三十辆愤辒(wēn)一字排开。
这是一种四轮无底木车,上蒙牛皮抵御城上箭矢,人在车中推车前行,掩护士卒抵近城墙进行攻击。推车的士卒全部重盔甲护身,每辆车内,藏有三十名锐士。
第三层,一千名锐士长盾护顶,组成盾阵,持矛举刀,等待进攻。
第四层,盾阵后,一千弩箭手,引弩搭箭,准备施射。
第五层,十架云梯陈列在后,随时等待冲锋。
城墙上,弓弩的射程内看不见攻击目标,燕军士卒低头猫腰,躲避着石弹,齐齐看着自己的守将,那意思是:
我们该怎么办?
守将急忙报告给卫间,卫间急急来到城头射击孔察看。
见城下秦军如此的架势,卫间心内不禁升起一丝寒意。
虽然曾有坚守襄平一年而城池不失的经历,但如此的攻城架势,却是卫间见所未见。
他看了看残损破败的城墙,即使命动员来的城中百姓紧急抢修,在秦军的弹雨和即将到来的密集弩箭面前,也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
那只剩下不到两人高的城墙缺口,别说用云梯了,就是两个士卒叠起人梯,也能轻易翻上来。
城门已被秦军的炮石摧毁了半边,面对即将攻到城下的秦军锐士,卫间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抵挡。
卫间现在有些后悔,在卫满面前自告奋勇申请守城,更后悔一时怒气,杀了盛气凌人的秦使。
但事已至此,后悔有用吗?卫间只能打起精神,死马当活马医了。
好歹手里还有近两万士卒,无论如何,也要做拼死的抵抗。
卫间下令道:“传我将令,东、西、北城,各留一千军防守,其余全部向南城靠拢。”
“城下多备引火之物,火速送到城头。火箭瞄准箭屋、愤辒,集中火力猛射。”
“劲弩队等秦军近前,专射盾阵后的秦军,阻止秦军后续部队跟进。”
随后,他直起身来,命令守将道:“滚木礌石、热汤准备,长矛队、叉铲手们抄家伙,待秦军到城下,给我使劲招呼。”
卫间又叫过一名百夫长道:“你带一百人,专门负责引火,待秦军设备靠近城墙,给我往下丢,专门盯着临车、愤辒、云梯给我烧,我要让秦军,都变成烤猪。”
“喏。”百夫长转身带兵卒准备去了。
卫间不愧是守城专家,临阵经验丰富,单凭以上临机措施,也表明他绝不是浪得虚名的菜鸟。
城头上,燕军不顾伤亡,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
城下,炮兵的石弹持续发射,丝毫没有减弱。这是王威的大胆决定。
基于对炮兵准度的信心,王威决定将炮击延续到锐士们攻到城下的那一刻。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持续不断地给守军施压,保证进攻的连续性。
临车、愤辒在前进,盾阵、弩箭阵在接近,冲车紧跟在其后,准备撞击已经残破的城门。
当临车前进到距离城头二百步左右时,阵中响起了两声短促的号角。
这是开始进攻的信号。
炮兵听到号令,开始延伸射击。
顿时,五架临车的箭屋里,数百支三棱箭齐齐射向城头,盾阵中的千名弩箭手也一起攒射。
最上面两层箭屋,明显高出城头数尺,正好居高临下,对燕军进行压制。
几乎就在同时,燕军的“发射”命令也在城头响起。
上千支弩箭携着火苗,一起向秦军射来。
刹那间,城墙上空,箭弩的呼啸声、石头的砸击声、火箭引火的救火声、各种叫喊、咒骂声响成一片。
秦军的临车上,着了燕军无数火箭,三架临车火势猛烈,不得不退后灭火。
几辆愤辒上也被火箭引着,里面的锐士不得不从里面出来,举起盾牌防护。
盾阵里,不时有锐士中箭倒下,弩箭队中也出现了伤亡。
韩信见燕军的火箭势猛,立即下令,王威的铁甲军向前开进。
王威对前面的战况看得是一清二楚,此刻见中军升起进攻的令旗,将手中的镔铁大槊高高举起,随即向下一落。
大秦钢铁战士们立即开动,向城门处碾压过去。
前面被燕军火箭阻挡住攻势的步军,一见铁甲军上来了,立即让出通路。随即,跟在铁甲军之后,向城墙冲了过来。
燕军守卒继续发射火箭,可这次不灵了。
火箭落在铁甲军身上,如同隔靴搔痒,没有任何作用。倒是铁甲军和步军锐士们的三棱箭,成倍地射向城头。
灭了火的临车,再次投入战斗,十几辆愤辒也攻到了城下。
至此,战场上的形势迅速改观。
盾阵后的云梯队冲上前,将云梯搭在护城河上,数千锐士嚎叫着冲向城墙,愤辒里的锐士紧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