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高从韩信这一番排兵布阵,已初见其卓越的兵战功力。
虽然寥寥数十句,韩信无论是比较敌我条件,估算战事胜负可能性的庙算,还是制订整体的作战计划,以及具体细化到军形、虚实和兵势,都有很深的见解,作战方案极具针对性。
尤其是“十面埋伏”计,更是将双方战力的强弱、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妥为运用,将诱敌、集结、包围迂回等战术巧妙结合,充分利用我强敌劣的特点,使各个交战区域,都形成秦军的局部优势,最后达到围歼楚军的目的。
秦王嬴高在座上耐心地听完韩信的战术讲解,心下已对其极为肯定。
秦王将目光投向尉缭,征求他的意见。
作为举荐人,韩信的老师,又是本军的将军,尉缭自是对韩信大为赞赏:
“韩信之‘十面埋伏’,可说是为项羽量身打造,如此,项羽指日可擒。”
秦王嬴高闻言大喜,决定先委任其一个临时职务,毕竟还没有战功,不能上来就给予要职,那样不仅军中不服,也会冷了很多将尉的心,于是,对韩信道:
“韩信听令。”
韩信参拜道:“韩信在。”
“寡人特授参军校尉一职,随尉僚帐下听令,辅助指挥十面埋伏,围歼项羽军。待战后再论功行赏。”
韩信谢道:“谢大王,臣韩信谨遵大王之命。”
秦王遂对尉缭道:“老将军,请升帐布兵,此战务必要活捉项羽。”
尉僚慨然领诺。
在与韩信简单交换了一番阵法的意见后,尉缭立即升帐。
尉缭抽出一支令箭道:“李巴将军听令。”
“末将在。”
“命你明日一早,带所部五千铁甲骑兵和棘原军中两万步卒,前往楚营挑战。”
“遇楚军出战时,环形列阵,以铁甲军为盾,步卒列在阵中,与楚军相抗。”
“待其两翼骑兵齐出,袭击我侧后时,立即后撤,不使其穿插成功。”
“如若楚军停止追击,再翻回身与楚军交战,务必黏住敌军,使其不得脱离,直退到五里处。”
“待左右我军齐出后,随即向楚军进攻,穷追猛打,不使其有喘息之机,更不得使其遁入大营。不得有误。”
李巴:“末将遵令。”
尉缭又拿起一支令箭:“蒙原将军听令。”
蒙原:“末将在。”
“命你带所部两万重装步军,明日分左右伏在楚营五里处,见李巴将军退至此处时,两军齐出,猛攻楚军的两翼,将楚军切断,配合李巴将军围歼所围之敌。随即向楚军大营进攻,不得有误。”
蒙原:“末将遵令。”
尉缭再次拿起一支令箭:“王威将军听令。”
王威:“末将在。”
“命你明日五更出发,带所部五千轻骑,外加棘原军五千骑兵,远远伏在楚营两侧,不得被敌提前发现。”
“待明日五里处两军激战时,立即出动,直插楚军大营,攻取楚军老巢,并趁势纵火烧营,不得有误。”
王威:“末将遵令。”
尉缭继续道:“以上诸军在完成本部任务后,立即带军向南追击楚军,参与围歼项羽余部。”
随后,尉缭又命棘原军中的四名万人将,各带本部一万军,分别在楚营南的五里和十里处,分左右埋伏,拦击楚军。
尉缭拿起一支令箭:“参军校尉韩信听令。”
韩信上前参道:“末将在。”
“命你带一万步军,明日预先埋伏在楚营南与漳水间,担任最后拦截楚军的任务,务必全歼逃窜的楚军,不得有误。”
韩信:“末将遵令。”
尉缭最后拿起一支令箭道:“裨将军王元听令。”
王元:“末将在。”
“命你带所部水师,在漳水一线巡逻,不得使一船一卒渡过漳水,不得有误。”
王元:“末将遵令。”
尉缭最后说道:“奉大王旨意,此战我军的战役目的是彻底消灭楚军,遇到缴械投降的楚军,务必执行我军‘降者免死’的政策,不得为军功滥杀滥砍人头。”
“同时,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大王的军令:活捉项羽者,赏千金,封万户侯。任何人如若误杀项羽,以死罪论处。”
“此令务必传达到军中,严令执行。”
众将齐声道:“喏!”
翌日,清晨。
寒风中,楚军大营的哨兵,一大早就吹响了秦军来袭的警号。
在悠长的牛角号声中,楚营将士全副披挂,持戈操戟,整齐列队。
项羽站在帐前的高台上,慷慨陈词,进行了一番战前动员,随即,大开营门,整军迎战。
在项羽的字典里,没有龟缩在营中防守这一概念。
范增曾极力劝说项羽:“上将军,此时宜固守营垒,坚壁不出,与诸侯军形成联动,避免孤军奋战。”
项羽慨然道:“连日来,我军与秦军激战数次,项伯也多方与诸侯军联络,可那些诸侯军又怎样了呢?”
“说是联手抗秦,我看,他们是来巨鹿旅游的,否则也不会眼看着我们与秦军厮杀,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