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大佛”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现的,然后经过发掘考证,发现这里有不同时代拜祭留下的遗迹,却掩于苍山中不为人知,又被人们重新“发现”了一回。
弥勒是佛家所谓的未来佛,严格说起来不应称佛而应称菩萨,唐成遥望如山之菩萨、如菩萨之山,突然说:“观山之气,果然有宝相庄严,可我感觉此山在笑,好像是冷笑又好像苦笑。”
夏碧莲哼了一声说:“那时候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听说某位大德在千朵莲花山发现了一尊大佛,整山竟然如弥勒造像。你看这菩萨在这里呆的多好,就像你刚才说的气脉,与这群峰千品莲台相融一体,隐坐于古树藤萝间,自古就有人祭拜。”停了一会又说:
“现在倒好,又被发现了一遍,为了把它清理的更清楚,好让人参观眺望,那边山崖上的松槐伐毁、藤萝遭殃啊!”
唐成却忍不住笑了:“好可怜的菩萨,让人逼出来裸奔被人围观!”
夏碧莲差点被逗笑了,却给了他一拳说:“不许这么说话,我妈妈信佛!”
唐成赶紧低头,冲着那边远山鞠躬说:“抱歉抱歉,一时感慨未择言,并无取笑之意,菩萨大度大量,请不要与我计较!”
说到这里,唐成突然想起了清朝诗人吴教滋的诗《五佛顶》,于是开口念道:
古雕石佛镇名山,灵境嵯峨万壑环。
渤海南连空色外,陪都北望渺茫间。
俯临东岭低千叠,遥指西河缩一湾。
若欲升高开俗眼,壮游半日费登攀。
然后,唐成又一指那座山说:“我刚才讲龙脉地气原理,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藏菩萨于千品莲花中,天成灵镜之妙莫过于此,自古以来也是如此受山川之寄托。可有人非要画蛇添足,扯藤伐树裸山以呈,唯恐游客看不清这山似菩萨,反而是破败风光雅兴,焚琴煮鹤啊!”说到最后竟然有了愤愤之意:
“不懂就不要乱来,想方设法批来经费搞风景区建设,干工程就有钱挣可以理解,但钱却花错了地方,结果却在败坏风景。”
当天,唐成和夏碧莲就在风景区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第二天唐成继续陪夏碧莲游山,去的是相对偏僻的东沟和西沟一带,基本上是在野径中穿行,领略自古以来的灵枢风光。夏碧莲的心情好多了,始终笑呵呵的,一路对唐成指点讲着各处的景观和当地传说。
他们这一天在山里走了很多的路,步行穿过了风景区中大大小小的很多山峰,大多不是一般游客会走到的地方。平常这么乱跑是有危险的,但有唐成这位保镖在,夏碧莲倒也不担心,哪儿好玩往哪儿钻。
身体不够棒的话,根本走不下来这段路,但夏碧莲却觉得很轻松,神形俱适,在这崎岖的山路上步履非常的轻盈,她有些好奇的对唐成说:“有你在身边就是不一样,这么长、这么险的路,我感觉总有一股力量在扶着我。”
唐成做了个鬼脸说:“我抱着你走,岂不是更省事?不过山路还是自己攀登更有意思。”这倒是实话,每到山路崎岖险峻处,唐成总是不动声色的以神念悄然护持,这比抱着她走路还要费力,但如此运用神念倒也很舒适惬意,至少没有那种生死相搏的紧张与凶险。
北方的春天来的晚,阳历三月,香港那边气候已经很温暖了,但本溪这边供暖期还没过。山间草木微红与枯黄掩映,正在蛰伏中等待舒展,眼前的山色有些萧索,但元神却能感应到那万物期待生发的灵动。
这时候,唐成念出了明代诗人徐文华的诗:
常遑回合水潺湲,路转坡坨百折还。
上界钟声霄汉杳,前山塔影夕阳间,
松涛涨壑千岩响,花雨浮空满地斑。
坐久虚堂疑误入,恍然身世出入寰。
这个时节没有见到山花烂漫,但树影婆娑也是斑洒满地,山风拂过万株古松确如浪涛之声,风小时如远处传来,风大时仿佛有千岩回响。
在山中凉意飕飕,但是挽住唐成,夏碧莲却又一点都不觉得冷。偶尔走过有山泉的地方,能看见山中背阴处冰雪未融,而由于泉水温度高仍从泉眼处往外流淌,却在不远的地方结冰层层堆积,依山势形成小型的冰挂、冰沟、冰梯、冰坡等自然景观,这是在南方山野中见不到的奇景。
他们没有走回头路,从东沟走到西沟,晚上就入住一家温泉疗养院,泡泡温泉解解乏,第三天继续到山野中游玩,夏碧莲非常开心,唐成也感叹真没有白来这一趟,或许早就该来了。
他们在千朵莲花山游兴很浓,第四天去了南沟,也是千朵莲花山的主峰仙人台所在,相传是汉代辽阳刺史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遗迹,明朝初年峰顶被凿建成平台的形状,上面还刻有棋盘,这里又称观音台,有“五观”之说:观沧海、观日出、观莲花、观松风、观云飞。
仙人台三面都是峭壁深崖,唯东面可以攀登,小的时候,夏碧莲经常和家人一起爬上去看日出,路非常艰险,但是到了仙人台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之感又让她觉得走这段路太值了!
这时候,夏碧莲突然朗诵了一首诗:
几度登临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
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