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地气宗师> 第322章 古地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古地图(1 / 2)

唐成简要讲述了这个古老部族的故事,最后说:“其实这个部落原名叫倮倮,后来中原人都叫他们夷族,也有叫南夷的,现在才确定他们为彝族。那一左一右的陪葬墓留下的痕迹,其实是一个远古的仪式,那些倮倮人在离去之前,希望将这样已消失的世系传承历史连同他们的圣物一起留下来,告之后人。”然后有对康慨说:

“康所长,你写发掘报告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故事写进去。”

康慨微微皱了皱眉说:“这有点像臆测,没有充分的证据,不好解释呀。”

唐成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传说,更能够增添文化古迹的感染力。意大利的庞培古城,我国新疆楼兰国的故事,赵瑛教授没有讲过吗?墓室中还有残存的壁画,也是珍贵的古迹,你可以亲自下去看看,记录的就是这些信息,可惜上半部分已经损坏了。”

胡雪笑了笑,抢过话题说:“除了考古报告之外,可以再写一部文学作品了,真是不错的题材。”

康慨若有所思地说:“茂达,你是说这座山谷在两千年前被掩埋了,我们如今看见的地形,比当年抬高了近百米?”

唐成肯定地说:“是啊,你这一阵子就没做探测吗?”

胡雪接过话说:“怎么没有,在谷地里下探铲,铲杆到头了,打了十几米深还是积土层,根本见不到底部基岩,这在我们这一带山区就是个奇迹。本来我们是在野地里下铲,让村民看见了还要敲诈一千块钱呢,说我们把庄稼地挖坏了,幸亏我是本地人才没让他们敲诈到。”

万嘉琦也解释说:“这个现象确实比较少见,山区可不是成都平原、汉中平原。”

探铲在积土层较厚的平面地带用处比较广泛,但在这种山区做大面积探测,往往一铲子下去就能碰到岩层,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唐成眨了眨眼睛又问:“你们看今天的倮倮村,生活条件怎么样?”

姜毅飞想了想说:“地理宝地呀,当然不错了。”

胡雪却不这么认为:“话也不能这么说,这片山谷容易内涝,种庄稼收成不好。

但是,这个村子历来丰衣足食,比周围村庄的自然条件好多了,而且周围山中特产很多,完全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够这个村子开发的。

如果把路修好了,结合旅游观光,指不定成了热门景点,富裕是很容易的,但是他们这些人又懒又贪,不愿意投入,盗墓发了财连路都不修,唯恐别人进山太方便发现了他们的非法勾当。”

康慨沉默了好一会,突然插话说:“根据考古结论,看这一片墓葬留下的信息,在两千年前这里非常的富足,不仅农耕、畜牧发达,而且手工业水平也相当高。我在墓葬里发现了纺织品留下的痕迹,那么细的纹路不可能是棉或者麻,只能是丝织品,非常精美,难道这里曾经也养过蚕!”

姜毅飞接口说:“进山谷的那一大片茶树就夹杂很多桑树,很可能就是古人种的,有桑才能养蚕,有蚕就有丝,但是现在废弃了,这些村民根本就没有想到再去利用这些资源,多好的条件呀。”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

“唉,南夷的丝织工艺如今恐怕也失传了很多,但愿这一次考证能够重新发现一些,看看以现代技术能不能利用并改进。”

杨有为在一旁不解地问:“不对呀,难道在两千年前,这里就没有水患了吗,就能断定适合发展农耕?”

唐成伸手在地上画了个图样:“在两千年前,这里可不是如今这般面貌,谷地面积要大很多,出水口也很通畅,至少大部分时间可以旱涝保收,几千亩良田不仅仅能种庄稼,还能够种茶、养蚕,而且就是到了现代,周围山上的经济作物也很多,价值不比这片山谷差。在这里有两条溪流,最上方还有人工堤坝,是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唐成根据心盘所见,画出了当年的样子,在山谷的左右两侧有两条排水的溪流,发源于中央山谷的左右坳口中,其源头黄茅埂还有人工围成的拦水坝,一方面在平时可以蓄水灌溉,在洪水到来时也可以分流将水引到左右山涧中。

胡雪很惊讶的说:“哎呦,你也懂水利工程?这就是我们县里对这一片山区小流域改造的规划思路啊!左右各修一座小型人工水库,再开挖两道泄洪渠,灌溉和防汛设施都有了。”然后自顾自地问唐成:

“你是不是也知道了县政府的这个规划?”

唐成谦虚地说:“我不是学水利的,更不知道你们县政府的规划蓝图,但我懂一点地理气场知识,如此布置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地理垣局。”然后摇了摇头说:

“可惜这里的村民并不想着真正把家乡营建的更好,怎样利用这个天然的地理宝地!一天到晚就动歪心思干那些作奸犯科的事情!”

说完又特意问胡雪:“胡雪姐,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胡雪不客气地说:“我原先是重庆西南大学毕业的,学的就是地质水利,毕业以后却对考古感兴趣,转行进修考古学。有这些水利工程,还得把进山的路修好。”停了一会又继续说:

“康所长,看来你提交考古发掘报告的时候,不仅要附上一份古代传说故事,还要再来一份山区小流域治理报告,指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