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认为,仇恨分为群体性仇恨和个体仇恨。
简而言之,群体性仇恨是指民族、种族和派别之争,心理学把仇恨定义为我们必须对待的一种情感上的反应,为了生存或是繁衍后代,比如说国际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之间的国家和民族仇恨由来以久,这是以民族生存得到威胁而发动的战争,进而产生的历史和国家仇恨。
而个体仇恨则是指个人的恩怨情仇,属于个人精神感情领域的范畴,从细则上划分,个人仇恨又分人仇、物仇、情仇和意识仇。
人仇涉及的范围最为广泛,杀父、谋母、灭门等均属于人仇,古时候讲究血债血偿,人命必须用人命才能抵消,现在是法制社会,虽然很少出现这种报复性的案件,但也不代表没有。
比如说某省,一个连环杀人犯因为年少时目睹母亲被邻居三兄弟活活打死,成年后他趁新年仇人一家团聚之时,拎着砍刀将杀母的三兄弟依次砍死,这种仇恨就像岩浆,带着火焰和沸铁的热度,很容易发展成玉石俱焚的疯狂。
但这个凶手复仇的方式属于细水长流式的,虽然手段残忍,但他心思缜密,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但不疯狂,他很享受复仇的过程,所以事无巨细的布下这个局,一步一步看着计划渐渐走向终点。
物仇是指个人喜好和追求得不到认可,或者被人占有、毁灭等,比如说毁掉一个人对生活、对未来、对梦想的全部期待,这种仇恨看似并不致命,但对人的伤害却是无形的,它会影响人的终身。
一个心胸狭窄、争强好胜的人被常年打压,处处低人一等,但他又极其重视地位、荣誉和前程的话,就会形成仇恨的执念,如果他还有翻盘的可能,这种仇恨可能就会化解,但执念太深,又无力改变现状,仇恨就会变的刻骨铭心,滋生出各种疯狂的念头。
情仇是指情变、婚变、在爱情失败或者抢夺中因感情失落而产生的极度仇视心理,这种仇恨是最常见的。
意识仇大多数是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的仇恨,比如说学术中的争端,张清远教授关于古殇国的研究在国内掀起数次大争论,这就是因为意识而产生的矛盾。
秦朗反复琢磨这几种仇恨,他有些崩溃的认为,这几种仇恨均有可能成为凶手复仇的原因,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排果范围依旧很广泛。
他犹豫片刻,决定放弃这一条线,将思绪转到几个受害人身上,科技大学和襄州大学前后有9个女生自杀,但只有5个人被碎尸,其中赵倩、许依依和万芸被抛尸,张婷和卓洛洛被碎尸后则被留下在凶案现场。
碎尸,要么凶手是一个喜欢碎尸的变态,要么他碎尸的行为跟他想要报复的对象有直接关系。
如果他想要通过碎尸来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需求,就应该将所有受害人碎尸,他有这个能力和时机,但他只将其中5个受害人碎尸,这说明碎尸于他而言,并不仅仅是泄愤和满足变态嗜好,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他的碎尸行为跟他想要报复的对象有关。
对于这个结论,他想来想去就只能想到一种猜测,凶手想要报复的对象曾经有过未曾被人察觉的罪恶和前科,他也许杀过人,犯下血案后将人碎尸,所以凶手碎尸是为了威摄和提醒这个人。
除此以外,他实在想不到其它理由。
案情梳理到这里,凶手想要报复的对象和碎尸的原因,成了侦破这个案子的关键之处,偏偏这两个地方,充满了矛盾和诡异。
秦朗轻轻敲着窗台,不自觉的想到凶手留在方小梅笔记本里的那句关于悬念的话,他对这个案子有着清晰的安排和明确的目的,他一直认为毒杀晏涛的人,就是凶手给这个案子安排的最终结局。
可是,这个人会是谁?
根据现场勘验,毒杀晏涛的人是个女性,身高在1米55到1米65之间,晏涛极度信任这个人,明知警方已经锁定了他,但他还是毫无戒心的跟这个女性碰面,他从始至终没有对这个女性产生过半点怀疑。
这说明他跟这个女性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如果他们是恋人关系,那这个女性的年纪绝不会很大,至少可以先排除50岁上的女性,学校和院系领导的可能性也极少,最有可能的身份就是辅导员、助教,或者其它教职工人员。
如果这个女性是凶手替警方准备的大结局,那么这个女性极有可能就是钉死凶手报复对象的关键人物。
想到这儿,秦朗蓦地睁开眼睛,他大步走到孙周面前,神色凝重的说:“帮我查一下,近十年来,曾经是襄大的学生,如今留校任教的老师、助教和辅导员,重点是女性,身高在1米55到1米65之间。”
孙周早就掌握了襄大所有人员的个人信息和挡案,他飞快敲击键盘,从学校内网中查询调阅,很快,就锁定了主要目标。
秦朗俯身盯着屏幕,经过筛选的目标有37人,30岁以下的有13人,余下25人年纪均在30岁到40岁之间,目前依旧单身的女性有9人,离异独居有11人。
他拿着鼠标,挨个翻看这些女性的资料档案,当他看见一个人名时,目光倏地凝住,脸上的血色如潮水般褪去,心中最大的疑问迎刃而解,他似乎已经触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