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
二世听到这个地名,也不由得心里一震。
首阳山在历代都是天下闻名的地方,这个地方当与伯夷、叔齐有关。
伯夷、叔齐乃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死,遗命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遂让位于他,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便逃跑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
武王伐纣,车载着文王的牌位行军。伯夷、叔齐叩马进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
卫士欲杀之,姜太公曰:“此义士也。”卫士就把他们赶走了。武王大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河后陈兵于牧野,殷纣王发兵70万拒之,奴隶阵前倒戈叛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了。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便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首阳山。历代对伯夷、叔齐推崇备至,称其二人为“二贤人”、“二君子”。
这首阳山背后的典故,是历朝历代的文人都熟知的。而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先秦也并不遥远,就算是目不识丁的赳赳武夫也听过这伯夷叔齐之名,关东首阳之地。
茅焦提起此臣,不仅仅是表示自己的高尚品节,更是有殉节成就大义的意思。
一侧史官皱着眉头,耳边似乎被铜锺之音猛震,瞳孔中都闪着佩服之色,虽然是寥寥数语将今日之事记下,但是对于后人却意义非凡。先秦时期的贵族精神在秦朝被完美的继承,而且大秦帝国的朝臣之中,尚有这般君子。
若此事传到天下,天下士人自然对着咸阳宫更是充满向往。
吾宁死!愿成大义,垂范天下人。
也正是因为这茅焦有殉节之义,这些话就像是春日里的第一道惊雷,似乎惊醒了朝中这些大臣忙着争权夺利的大臣。
此时此刻,他们无一不一脸惊奇,冯去疾也没想到,茅焦不出口便罢,一出口便犹如山摇地动,震撼人心。
帝国的朝堂上,虽然大致分为两派,这两派之中也都有投机倒把者。但毋庸置疑每个大臣都是抱着不同的目的站在这里。
有人想要保住自己的权位,有人想铲除自己的对手,有人想维护自己子孙后代的利益,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天下。
看似这一小部分为了天下的人势力单薄,但往往正是他们的运筹帷幄,多方周旋缓解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如果一个国家的高层内部里没有这样一部分人,都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底层民众必然会遭到压迫,国力凋敝,朝代更迭;有时候,高层内部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是如果这部分人迟迟得不到权力,亦或是权力过小,被打压,也会引发同样的局面。
在如今的朝中,扶苏放眼朝野,能够真心为帝国的未来考虑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现在,有个人主动出言意在唤醒这种意识。
扶苏听到茅焦这番话,心中自然腾起感动。茅焦有意化改革为玉帛,让大秦帝国内部停止纷争,同心协力辅佐皇帝。
扶苏对于茅焦的这份勇气表示十分的欣赏。
大殿内一时间气氛又变得凝重起来,更多人脸上都是带着愧色。毕竟二世对他们比起先帝来说,已经够仁至义尽了。
在大政殿内,秦国的朝臣上朝,早就已经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天下未平时,捷报连连,名臣云集,天下平定后,诸臣又都忙着歌功颂德,欺上瞒下。
总而言之如今这般局面,真的是少见。看看朝中三公九卿为了一件事情明争暗讽,一个个几乎都面红耳赤起来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忽然冒出来一位年高德劭,声名显赫的大夫,他坚持要把两边的人放了,这无疑是给了秦二世、军功贵族、御史大夫所有人一个台阶下。
今日的朝会,无疑对于大秦帝国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朝会。每个人都从这次的朝会有了新的见地。
就连秦二世本人,他越来越发现,权力的诱饵会趋势朝臣争的你死我活,也发现这种内部权力斗争给国力带来的内耗。
大家虽然共同帝国最高决策精英圈层,不仅仅没有能将权力下放缓解社会矛盾,反而站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还互相扔起粪球来!
这能是好事?
绝不!
不过茅焦这最后的提议,却有着奇效。
当有人提议把屋顶掀翻了,就有人同意开窗了。
张苍听到这谏议大夫茅焦竟然要以自己的命去换所有人的命,张苍虽然察觉到茅焦的建议十分不妥善,但很是机敏的张苍当即告请皇帝:
“陛下,御史虽然赤胆忠心,臣等都有目共睹。诸位公爵更是豪气干云,按理说做不出勾结叛逆的行径。但是臣以为,这件事震动关中,陛下若不施以惩戒,恐难以服众。”
冯去疾也忙道:
“皇帝陛下,老臣认为太学令所言极是。不过老臣认为,此事确实在朝中引得轩然大波,老臣深为茅大夫所言感动惭愧。臣为百官之首,定是平时言行有所不当,没有为朝中诸臣做的好模范,竟然引得朝中诸臣为了一桩案子争吵不休,致使朝堂上闹出今日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