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记,长官近吏,掌记录文书,非亲近之人不可任之!
虽然主记官职不大,但却非常重要,是专门负责记录麴义说过的话,或者下达的指令,若麴义想发一些布告或者檄文,都需要主记代笔。
主记又区别于主簿,主簿主要是替长官处理公文,处理事务。
一个是将主官的命令记录下来传达给别人。
一个是将别人禀报的事,甄别汇总之后报给主官。
麴义之所以想让郑益恩来做主记,首先因其乃郑玄之子,虽未能继承父亲衣钵,但文章笔迹确也不俗,足可胜任。
其二,主记之位非最亲信任之人不可用,麴义也是通过这个任命,回应郑玄的恩情,表达自己对于郑益恩的信任,以及今后会重点培养的意图。
要知道主记因经常与长官接触,所以对于机要之事更为了解。
亦能从长官平日处理政务之中学到更多,使自己的才能得到锻炼,对于之后的升迁任命帮助极大。
麴义相信这个任命即使郑益恩不能理解,待郑玄知晓后,一定能猜出其中含义。
郑益恩听到麴义要任命自己为主记,眼中先是微微一愣,随恢复正常拱手回道:“益恩谢将军信任!”
郑益恩刚才那一闪而逝的不解,正被一直观察的麴义看在眼里。
郑益恩能在未解其意之下,仍选择同意下来,可见心中对于麴义的信任,这一点最难能可贵。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是为上者最喜欢的下属。
麴义微笑着勉励郑益恩几句,随后便让其离去。
想传达的意思已经说完,再多说下去便显得有些刻意,反而不好。
……
九月初十,黄道吉日,喜神东南,宜嫁娶。
今天的剧县,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氛。
因为之前麴义两次有恩于北海,如今更为北海之主,从昨天开始,城中的百姓便自发将家中节日用的红灯笼翻出,高高的挂在了大门之上,以求为麴义大婚增添几分喜气。
其中一户百姓因为条件稍差,家中没有灯笼,左思右想,寻来两块红布绑在门上。
此计一出,引得许多没有灯笼的百姓纷纷效仿,一时间各大布庄门前排满抢布之人,红布纷纷售罄。
而麴义的府邸更是张灯结彩,侍女,仆人,侍卫各司其职,忙碌异常。
自早起开始,前来贺喜的宾客便络绎不绝,北海的世家大族,富豪乡绅未落一人。
麴义手下的一众文武:成公英,崔林,邴原,王脩,杨俊,郑益恩,彭璆,太史慈,范方,皆齐聚于此。
郯城的张郃与管承,广县的牵招与吕岱,高密的徐盛,这些人因为皆有重任在身,无法轻离,但全都派人送来了贺礼,以表心意!
麴义大婚,除了麴义自己以外,最高兴的便是这些一路追随的属下。
结婚生子,如今成了婚距离生子也就不远了。
做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诸侯,有了嫡子便意味着有了传承。
不要小看这传承二字,其对于人心的凝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距离剧县越来越近,孙乾每隔几里便命飞骑回去通知,以便让城中知道路上的情况,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因为这支迎亲的队伍属实过于庞大,一路上每过一城,便引吸了当地无数人的好奇之心。
孙乾更是派人在沿途各个城中刻意宣传,麴义迎娶陶谦之女,又得郑玄亲赠表字之事,快速的在青徐二州的大地上传播开来。
麴义正坐在案几之后与众宾客闲谈,麴演快步而入,大声禀道:“报将军,孙先生派人传信,夫人将在一刻钟后入城!”
听到消息,众人皆满脸喜色,同时起身向麴义祝贺。
麴义心中亦喜,这是自己两世人生中的第一次成亲,心中激动之情自是不足外人道哉。
而且对于自己这位新娘,麴义除了知道姓名和芳龄之外,其余一概不知。
崔林几人当初向麴义介绍陶芷的时候,用的也是芳华正茂,温婉端庄这一类的词语。
这些词语读起来很美,但是却太过抽象,远不及后世那些形容词直白,让人一看便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此涧深与浅,
只因岭上草葱葱。
……
麴义现在的心情就像是在拆盲,不到最后打开的那一瞬间,永远不会知道里面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其实麴义心里清楚,崔林等人包括一直为自己婚事忙前忙后的孙乾,皆未见过陶芷真容。
女子不宜抛头露面,这是规矩,尤其是还未出嫁的少女。
陶谦更不会像曹豹那样,需要靠女儿的色相来吸引男人,因为向陶芷提亲的人实在太多。
别的地方不说,光郯城一地的大族子弟,若不是陶谦一直推脱,恨不得能将陶府的大门踏平,更不要说整个徐州。
因为在这些大族子弟的心里,哪怕陶芷长得奇丑无比,亦无所谓,反正日后还可以纳妾。
真正吸引他们趋之若鹜的,是陶谦徐州牧的身份,以及陶谦在士人中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