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越南两艘渔船和一艘小艇离开了这片海域,向西而去。
几个人也将下潜设备搬上了甲板,见都想下水,林如海便道,那我留下看守。
不同于浮潜,水肺潜水装备复杂,有一定危险性,全套深潜装备包括面镜、呼吸管、脚蹼、呼吸器、潜水仪表、气瓶、浮力调整背心和潜水服等。
方大石、梁可颐与黄楠戴上面镜,潜水的面镜与游泳用的防水镜不同,潜水面镜有用于平衡压力的鼻囊,并可防止水进入鼻腔,穿上潜水服和蛙鞋,背上气瓶,气瓶里面装的是高压的混合气体。
备好空气压力调节器,人不可以直接吸入气瓶里的高压气体,这就需要通过空气压力调节器来进行压力调节。调节器由一级头和二级头组成,再连通呼吸管,戴上潜水仪表和配重带。
带上潜水刀、水下电筒和浮标,再带好浮力调整器,这是控制浮力的装置,在水面上时可以使潜水者轻易就浮在水面上,在水下时,可以通过微调BC内的空气来实现最佳的浮力状态。
三人携带了金属探测仪,方大石还特地拿了一杆鱼枪。
此时海面上风平浪静,阳光洒下了粼粼的波光,远处露出水面的礁石上停留着歇脚的水鸟,好奇的打量着几个人。
从高压的海底回到水面时,如果在上升途中减压幅度过大、速度过快的话,就容易得减压病的,记住上浮时控制减压啊,还有,跟紧我。方大石最后嘱咐道,然后跃入水中,梁、黄二女也跟着跃入,只留林如海在船上。
望远镜里,林如海看到两艘Y南渔船到几十里外的海域开始捕捞了,四周没有船来,便躺在甲板上晒太阳。
半小时后,黄楠浮出海面,她疲惫地上船,躺在甲板上,怎么样?林如海问道。
我的体力跟不上他们,下潜了六十多米就下不去了。黄楠道。她已经在海边呆了几个月,特意练过潜水,但体质不是一下子就能提上来的。
自由潜水只要呼吸压缩后的普通空气就行,但是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大,压力随之增大,水下每深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空气中的氮气会渗透到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里,引起氮麻醉。
因此,时间较长或者深度较大的潜水,就要有专门的装备,这种装备叫水肺,它可以保证潜水员的呼吸。这种潜水方法叫水肺潜水。
饱和潜水技术出现后,人类深潜的深度不断增加,有名法国潜水员在地中海饱和潜水的实际作业深度达到534米,而实验深度达到701米,是当今世界最高纪录。
实际上,能潜多深跟体质有很大关系。
又二十分钟,方大石和梁可颐浮出水面,林如海帮助他们脱去装备,方大石道,没找到地方。
经纬度肯定是对的,海底风貌也差不多,但他没找到那支铁锚的位置。梁可颐同样没有发现。
午饭后,渔船向西北行进三里,方大石要再次下水,林如海道,我跟你下去。让梁可颐黄楠留在水面。
他穿戴好后,双臂前伸、身体前倾,梁可颐帮助他戴上铅配重,然后跟着方大石跃入了海里。
这是林如海第一次潜水,方大石在一旁照看。下潜到十米左右的水深,他感觉到耳膜有刺痛感,此时视线不错,一条小黑鱼一直在他眼前晃悠,很可爱。
在海下的感觉很奇妙,只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林如海自信自己的体质,向方大石示意不用太照看他,两人继续下潜,色彩斑斓、绚烂的鱼群和珊瑚礁不时从身边经过,林如海调整呼吸,更深的吸气,更慢更柔和地吐气,耳膜的刺痛感一直伴随着,但是可以承受。
一会儿,林如海的脚触到了海底柔软的沙子,他看了一眼潜水表,八十九米,这个深度的压强明显增大很多,胸部感觉就像睡觉时候压着一床很重的棉被,他身旁的珊瑚上有一朵像花一样的动物,手刚要触摸到它,那东西倏地就缩了回去,就像含羞草一样害羞。
四周海水水流平缓,鱼群环绕穿梭,海下没有方向感,林如海便跟着方大石,像他那样不时地将金属探测仪到处探探。
瑰丽奇异的海底世界令人着迷,但他们不是来欣赏景色的,林如海还四处看看,方大石则一心寻找他曾经到过的那处地点,想找到那个铁锚,不过两人在水下转了将近一小时,依然没有任何发现,不得不上去。
回到船上,方大石反复看着电子地图,经纬度都对,海底地貌也差不多,是这处海域,林如海安慰他道,这不是着急的事,慢慢来,哪那么幸运一下子找到。
方大石点点头,这些他都知道,他是怕其他三人着急。
晚饭后,林如海还钓了一会儿鱼。手机有信号,四个人各自处理信息,此时网上依然在热议几天前林如海的壮举,两果的嘴仗依然打的热闹。
半夜十二点,林如海与梁可颐同时惊醒,两人在暗夜中互相看看,梁可颐低声道,应该是白天那些Y南人。
林如海点点头,轻叹一声。
隋炀帝曾经装逼地说过,我本无心求富贵,怎奈富贵逼人来,此时林如海就有这种感觉,我都不想招惹别人了,不想打打杀杀了,但总有人不放过他。
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