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气氛,顿时更压抑沉闷。
半晌,杨辰才又冷冷沉吟道,“大唐至今教化不通,底层百姓识字者寥寥无几……”
“朝廷每一项政令的颁发,尚需地方官府派人反复诵读!”
“请问你这一篇《劝农书》,百姓们看得懂听得懂吗?”
一字一顿,声音冷凝,“这红薯,是全新的庄稼作物!”
“而大唐的百姓,是最淳朴善良的,他们相信朝廷。既然是朝廷推广,那他们就一定会重视……”
“可他们更需要的,却是朝廷能实实在在,技术上的指导!”
“什么时节下种,选用何种土地,如何育苗,如何分秧,根茎叶如何利用,如何防虫,如何收成!”
“如何食用,又如何挖地窖存储……”
一声爆喝,“百姓需要的,不是你这一篇引经据典的锦绣文章!”
“你是想让百姓们,从官府领到那仅有的一点红薯种之后,放祖宗牌位前供着吗?”
短暂沉默,又冷冷说道,“既然说到这里,那我今天就冒犯了,不妨好好说叨说叨你魏征!”
“天下皆知你魏征,身为谏议大夫,二品大员!天子施政失误你要管,百官言行你要管……”
“皇帝买个寒瓜尝尝鲜,你要管!哪位郡王纳了个妾,你也要管!”
“满腹经纶,饱读圣贤书,满嘴君为轻社稷为重,满嘴天子当施仁政爱民如子!”
已是满脸嘲讽,“可你魏征魏玄成,又何时真正低下过你高傲的头,看看百姓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就拿这农耕来说!农为国之本,可大唐农耕落后,许多技术还是源自秦汉……”
“你可曾想过,谏言朝廷或组织一批官员,真正躬下身来,去田间地头,认真研究研究那些庄稼……”
“都有什么习性,适合怎样的土壤、何时该施肥、何时该除虫、如何更好地储存,如何提升耕作效率!”
微微一顿,又冷冷说道,“更别提什么,工业技术、医疗、教育、经济、对外军事……”
“百姓为重,富国强民,不是嘴里说出来的,而是真正做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别的不说,如果你魏征,在写那一篇《劝农书》之前,能够参照我进献给朝廷的资料,再抱着一颗务实的心态,来我府上与我详尽地聊聊那红薯!”
“我杨辰,从此三叩九拜尊你为师!”
咬牙切齿,满是讥诮,“可你没有,你倒是跑来,在些屁大的事上,给我找不痛快来了!”
“你说,今日你不挨骂谁挨骂?”
“我不否认你魏征,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一声爆喝,“但是,只会空谈的忠臣,那也是误国误民的大奸之臣!”
“而你魏征,在我眼里,不过如此!”
顷刻,四周化作一片死寂。
画面如同定格,再听不见丝毫声音!
李世民怔怔望着这一幕,嘴巴呈O字型,呆若木鸡!
如何想得到,这个少年郎,赫然有着如此胆魄,竟将人家劈头盖脸骂得如此狗血淋头?
好歹也是朝廷二品大员,连他这个天子都敬畏几分的人物啊!
可那一席言论,却又何尝不是犹如一记记响亮重锤,狠狠敲在他心脏上?
而魏征,更是木头桩子般矗在原地。
哪还有刚才颐指气使的严厉气势?灰头土脸,面色青一阵红一阵!
嘴唇不停蠕动,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时间流逝,不知过了多久,一声长叹,“哎……”
咬了咬牙,却匪夷所思,拱手一作揖,“杨侯爷一言,老夫谨受教!”
可没想到,就在这时,跟在后面的魏叔瑜,却突然大步走上前来。
那般始料不及,“噗通”一声便跪在地上。
望向杨辰,情绪说不出的激动,“侯爷之言,令在下醍醐灌顶!”
“实不相瞒,在下魏叔瑜,虽天资愚钝,却唯独钟爱与地里那些庄稼瓜果打交道!”
“侯爷说得没错,大唐要真正提高农耕水平,就得有人真正静下心来,去田间地头,研究那些庄稼!”
“研究它们的习性,研究它们的特征,才能更好地指导农耕!”
“因此,在下希望,能拜侯爷为师,从此能潜心研究这农事!做出一番成就,也算为国效劳!”
于是刹那,在场所有人彻底懵了!
不但李世民,就连杨辰,也是惊得目瞪口呆!
卧槽?什么情况?
不就是一时情绪没控制住,劈头盖脸把你爹臭骂了一顿,一言不合就要拜师?
“叔瑜,闭嘴!”刹那,魏征更是急得快跳起来。
一声严厉呵斥,“休得胡闹!休得胡闹!”
要知道,他魏征虽为官刚正不阿,绝不做那举荐子嗣入朝之事!可对这二儿子,也是操碎了心啊!
一心只想着,他能饱读诗书高中科举,也算有了一份前途!
可谁知这二子,却唯独钟爱天天在田间地头,对那读书之事毫无兴趣。
哪怕每次被他逼着去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