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之前, 袁凯等人换上了便装。
算上亲兵,他们的总数也不多,分散着进城后, 没被谁注意到。
寒冬过后,春风拂面, 昨夜一场大雨,浇散了浮躁之气, 绿柳发芽,黄花开遍,杭州城的春天美的不像凡间。
长街上什么人都有, 叫卖的、赶路的、访友探亲的, 熙熙攘攘, 热闹非凡。
韩百户虽没有四下张望, 但余光已把周遭情况尽数收入眼中, 一只手握有利刃,始终在袖里藏着,另一只手自然垂在身侧,确保一有情况发生,立刻就能护住身旁的袁凯。
“大人,咱们先去哪儿?”他贴近了袁凯, 低声道, “是不是先去造船厂看看?”
袁凯摇摇头:“不去造船厂,去那里没有用, 咱们先去知府衙门看看。”
“去知府衙门?”韩百户一愣,“大人, 这任杭州知府是新来的, 才干了几个月, 造船的时候还没有他呢,属下觉得他应该不是主使。”
“唉。”袁凯叹了口气,“杀人拷问你在行,可是韩百户啊,这官场的弯弯绕绕你恐怕还没有一个县丞懂得多。这里面的奥妙,我半辈子也没能猜透。临到老了,也只明白一点点。”
韩百户想不明白,但他知道自己确实就没搞清楚之前的装疯事件,这次不懂也正常:“大人说的有理,属下是个粗人不懂这些,我们听您的安排,您说干嘛我们就干嘛,咱们去知府衙门!”
方克勤,字去矜,号愚庵。
方克勤祖上三代学儒,父亲曾经是一县的教谕,至正四年时,方克勤参加乡试,因在考卷上大书特书天下利弊,而没能上榜,大明开国后,在老家做了一个县学训导,直至上次去吏部参加考试,才算领了一个大差事,被派到杭州这边做知府。
光说他这个人,可能没谁知道,但他的儿子非常有名。
——方孝孺。
就是那个呆在朱允炆身边,燕王朱棣入京时宁死不从的大臣,传说他因为不肯给朱棣写登基的诏书,而被诛杀十族。
有人说这是个没有本事的废物,不仅给不了朱允炆好的建议,还连累了亲人朋友;也有人说他有大无畏的精神,是难得的忠臣,褒贬虽不一,但他确实因此在历史上流下浓重一笔。
无论怎么样,方家的人品大概可以保证。
到了衙门口,衙役未曾见到,袁凯等人看见许多挽着裤腿,一脚泥土的的百姓站在门口,几乎将半个衙门塞得满满当当。
他们每个人皆是一副疲惫愤怒的样子,有老有少,全是男人,年老的那些长者被人围在中间,似乎是有组织有计划,没有谁大声叫嚷,但所有人的表情都十分坚定。
“去探探消息。”韩百户对身边一人道。
锦衣卫的穿着打扮本就是草鞋布衣,与一般百姓无异。那人点了点头,快速上前,张嘴竟是一口地道的杭州方言,很快探听了消息回来,说道:“大人,他们是在找知府做主。”
“找知府做主?做什么主?”
“说是运送军需的事。”那锦衣卫道,“这些百姓很警惕,属下只问到这么多。”
韩百户看向袁凯。
袁凯沉默片刻:“咱们先不去衙门里了,找个客栈住下,把消息探听出来再行动。”
韩百户当然是听从,一行人走过集市时,他突然停了一下,看向一个卖肉的铺子,过了一会才扭回头来,凑到袁凯耳边说道:“大人,我看到一个锦衣卫内部记号,请您先到客栈,我稍后去找您。”
“好。”袁凯轻轻点头。
找好客栈,安顿了行李马匹,袁凯坐在榻上,吃着一碗白粥,吃到一半时,外面传来敲门的声音:“进。”
木门开了一条缝,韩百户从缝里挤进来,拱手道:“属下回来了。”
“怎么样,得到什么消息了?”袁凯放下碗,迫不及待地问道。
“城里的探子说,姓李的那位御史已经到了。”韩百户的脸色很不好看,本来就黑的肤色竟然又深了一个度,“鲁一良和何永廉在河道衙门给他接了风,临走时他拿走一袋水果。”
“水果?”
“是,只有水果皮是真的,底下都是黄金。”韩百户嗤笑道,“受贿的新方法,虽然新,我们京里的兄弟也抓了好些个了。办法不难,只是得找个手艺好的师傅雕琢果肉,再者,为了保持新鲜,每日都需跟换外表罢了。”
袁凯吐了一口气。其一,他没想到两个御史这么快就倒戈一个,李饮冰虽是杨宪的人,但他以为他至少会有点操守。其二,他被锦衣卫出神入化的探听手段震惊,感慨当今圣上对官吏可怖的掌控力度。
“大人放心,我们知道什么,陛下和殿下就知道什么。”韩百户以为他是被气到了,于是忍着自己的脾气出言安慰。
袁凯没有解释,只道:“这也是意料中事,还有吗?知府衙门是什么情况?”
“知府衙门那边……”韩百户有些迟疑了,“那边的百姓确实是在闹军需的事。按照朝廷的规制,他们需为前线的士卒准备军衣和白布绑带,告示上说,只准陆路押送,不准走水路,走陆路便要许多人赶车押送,耗时又长,那些百姓害怕会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