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朱元璋,心里放心很多,讨论出对策来,气色也好了一点,柔声道,“鼎臣在路上很是照顾我们,遇险时更是没有怕事,有这样的兄弟是重八你的福气,你可要好好对他。”
“嗯。”
朱元璋抬手去拿门闩,点了点头,心里给汤和记了好处,面上却不显。
他们回来的时候,本来就已经是中午了,现在有些过了饭点,大家都饿,夫妻俩谈了事情,一个去叫人上饭,一个去抱儿子。
“标儿,看什么呢?”
朱标举起手里的纸,抬起头报告:“在看爹写的字。”
朱元璋瞅了几眼,立刻干咳两声,两只手拖住朱标的腋下,把人抱起来,然后又自己坐下,再把朱标放在自己的腿上,解释道:“爹小时候没钱读书,后来当了和尚,就算读过经书,也读的一窍不通,这字儿吧,还是你娘教爹认的,认倒是认识了,写出来就不规整。”
“那爹写字,要和谁学?”
朱元璋来了精神,道:“爹在滁州找到一个人才,大名叫李善长,字百室,很有本事,抽空带你见见他,也叫他认认少主。等你长大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就能去问他。”
百室,好家伙,这字起的好。
朱标想起了快乐水。
现在老朱同志的字可能确实差一点,但以后一定会练好的,后世留下来的真迹,字写的都很不错。
突听有人说话,父子两个一抬头,就看见马秀英正笑着站在门口,温声道:“我叫人上菜了,快走吧。有什么事边吃边说。”
朱元璋不喜欢摆架子,甚至称帝后还会在皇宫里专门开辟一块儿地用来种菜,吃饭的要求就更不高。
一个得有肉,一个要热乎的。
如果马秀英肯给他烙几张饼就更好了。
朱标抱着一碗米饭坐在小凳子上,还没说话,马秀英和朱元璋就一人夹了一个鸡腿给他,把米饭遮了个严严实实。
“小孩子长身体,多吃点肉。”
“菜也多吃些。”
朱标把想要问出口的话又咽回去,乖乖拿起筷子往嘴里扒饭。
就在这个时候,马秀英说话了:“标儿,娘跟你说件事。以后出门,看见了什么妖怪,千万不能和别人讲,要回来告诉爹娘,听见没?”
朱标点点头。
“不仅不能告诉别人,也别让人家知道你能看见妖怪。”马秀英道,“黄皮子的事,我们心里有数,你爹已经找人去忙了,你别多想,开开心心的就好。”
朱标放下心来——事实上,他现在除了放心下来,也做不到别的事。
朱元璋吃饭快得很,好像在往嘴里倒,一会儿就干完一碗饭,然后又从锅里往外盛了一碗,也不要人伺候,自觉得很,同时嘴里也不闲着,接着马秀英的话道:“一会儿爹带你去见个人。你以后就跟着他玩儿,要把他当你哥哥。”
“哥哥?”
朱标第一反应就是老朱同志纳了小妾,后来又觉得不对,就算自己不是嫡长子,也该是长子才对,这不仅是因为老朱同志忙,还有他尊重爱护自己的娘,一定要让她生下长子的原因。
那就是义子?
义子里朱标有印象的就只有朱英,也就是大明鼎鼎的云南沐王爷沐英。
沐英八岁的时候被朱元璋和马秀英捡到,十二岁的时候跟随朱元璋攻打应天,三十七岁镇守云南,后来就因为马秀英和朱标离世而过度悲伤,也跟着走了,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一直到了明末。
至正二十七年,沐英才回复沐姓,现在还是叫朱英,跟着老朱同志姓。
沐王爷为人忠勇,知恩图报,而且算算时间,他跟着打应天,现在也就在应天里,能让朱元璋放心托付朱标过去的人,估计就是他。
朱元璋果然道:“那孩子叫朱英,是你爹我收下的义子,八岁就跟着咱了,你要把他当亲哥。”
马秀英皱眉道:“重八,标儿还小,哪里懂什么分别,你这样说,反而不好。”
“这有什么,标儿早慧,聪明,有出息,要早早培养心智。”
朱标站在朱元璋这边,使劲点头。
“你看,咱的标儿自己也清楚。”朱元璋大笑道,“标儿,你这几天就跟着爹睡,晚上出了事,咱也不怕。”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