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禽满四合院之傻柱跑路香江> 第1393章 墙头草汇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3章 墙头草汇丰(1 / 2)

何宇看着手里风云社的情报,九龙仓大战这是要开始了吗,这可比前世晚了三个月多的时间。

前世李超人准备了三年多的时间暗中收购九龙仓、和记黄埔的一些股票,这一世自然不会放过九龙仓这个大蛋糕。

1976年,香江顺利度过中东石油危机,经济也开始全面复苏,本地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7.1%,由此揭开了香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香江成为亚太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后,吸引了大批国际金融资本涌入,内部和外部的富余资本、人口膨胀、家庭结构转变等因素极大地推动了香江房地产市场繁荣。

然而与繁荣的房地产相反,此时的香江股市还在低迷状态,很多股票的市值远低于其账面资产净值,几年前的那些韭菜还没从困境中走出来。

股民虽然没钱炒股,但是各个地产大亨却是赚的盆满钵满,也引来了一大批资本大鳄的垂涎,自然少不了李超人和包船王大亨。

九龙仓是香江最大的码头,产业涵盖了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大量酒店、大厦、有轨电车、天星小轮等优质产业。

九龙仓最值钱的当然就是海港城,写字楼部分占地440万平方尺,商场部分占地200万平方尺,其他部分则占地400万平方尺。

海港城是尖沙咀最大面积的购物中心,也是香江最大的商场,3间高级酒店、一个私人会所、2000多个泊车位等等,最牛逼的是拥有999年的地契。

然而年初的时候,九龙仓股票仅仅13港币一股,其股价却被远远低估,甚至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账面值18港币。

九龙仓经营的码头、仓库等业务占据了尖沙咀、九龙、港岛等核心地段的大量土地,这些土地按每平米6000—7000港币计算,每股平均价值高达50港币,相当于市价的4倍。

华资地产都是在低谷时期抄底了大量地皮,小区还没开建已经卖完了楼花,开发地产自然没有什么资金压力,反而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怡和固守着以建楼出租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理念,商业写字楼只租不售。这也导致怡和资金回笼较慢,租金的增长速度慢于地价的上涨,公司的盈利表现一般,那股价自然一直较低。

为缓解企业的财务危机,怡和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

置地当年收购牛奶公司的时候,直接通过换股计划白嫖了牛奶;九龙仓收购一些公司,自然也是通过换股或者增发股票。

1976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达到历史最低比率,也将自己一步步逼向了绝境。

九龙仓严重被低估的股票、巨大的重估空间、同时相对分散的股权,这些都为收购提供了良好的资本环境。

前世1978年,李超人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分散户头的形式从散户手中大量买入九龙仓股票,到9月份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权,与第一大股东怡和的持股数已相当接近。

尽管李超人竭尽全力低调收购,但还是引起了散户和怡和财团的注意,怡和洋行随即向英资靠山汇丰银行求助。

8月汇丰介入九龙仓争夺战,9月股价被推升至46元/股的历史高位,利润空间被极大的压缩,同时汇丰银行大班王沈弼亲自向李超人施压。

但是到嘴的肥肉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李超人转而向老船王包爵士求助,当时包船王已经坐上香江首富的宝座,李超人论实力和声誉都还比不上包爵士。

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减船登陆的包爵士,此时正准备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香江百业中前景最诱人的房地产正是他的首选,双方一拍即合。

1978年8月底,双方在中环的文华酒店达成秘密协议——李超人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三亿多的价钱,转让给包船王,而包船王则协助李超人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1978年9月,包船王公布已买入了20%左右的九龙仓股份,随后置地公司宣布持有的九龙仓股份上升至20%,数量十分接近。

此后,在置地公司和包船王之间展开了一场两年之久的九龙仓控股权争夺战。

到1980年6月19日,市场上盛传置地公司将与九龙仓换股,消息使九龙仓股价逆市而上,当日最高报价78.3元。

第二天,置地公司公布换股方案,提以100元的代价来换取市价77元的九龙仓股份,这个条件是颇为诱人的。

这不就是置地饮牛奶同样的套路,可是吃瓜群众对于这样的换股方案很是满意,当时利好的消息很多,自然不会发生股灾。

3天之后,包船王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出价每股105元现金要约收购2000万股九龙仓股份,包船王的2000万增购目标很快完成。

包船王以49%股权稳坐第一大股东,置地公司也将其手中持有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份转卖给包船王,套现10亿多港元。

在这场股权争夺中,包船王赢得了九龙仓的控制权,怡和及其旗下的置地公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