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禽满四合院之傻柱跑路香江> 第336章《华侨日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6章《华侨日报》(1 / 3)

何宇拿起了另一份文件,香江有意转让出售的报纸公司有6家,其中五家都是不到20人的扑街报纸,连风月小说都写不好何宇也是醉了。

随后看到了一份出售的报纸名字—《华侨日报》,何宇是没有一点点印象,也难以想象《华侨日报》刊登些什么新闻。(华侨日报后被人收购于90年代停刊,是在香江发行寿命最长报刊,为了剧情就魔改一番。)

《华侨日报》的前身为由香江华商总会拥有的《香江华商总会报》,而《香江华商总会报》的前身就是香江首份中文日报《中外新报》。这历史渊源够深的,都超过百年历史,没落了也真是可惜。

《华侨日报》的前老板岑维休,在香江也是一个名人比何宇牛逼多了,曾担任过香江太平绅士、香江保护儿童会会长、香江报业工会主席、香江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董等,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衔和CBE勋衔。

1914年,17岁的岑维休即被荐到英国人主办的香江《南华早报》(英文报)当职员。他在《南华早报》工作10年,不仅积累了办报经验,而且产生了办报的兴趣。1925年,岑维休收购《香江华商总会报》的产权,于6月5日创办《华侨日报》出任总经理。

二战后《华侨日报》、《工商日报》和《星岛日报》成为当时香江最主要的报纸,随后受文教界影响《华侨日报》的小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后来被《明报》和《星岛日报》取代。

1965年,69岁的岑维休把《华侨日报》出售给地产商人王季清,而岑维休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公益事业。然而《华侨日报》现在的老板王季清在地产行业受挫,故而要出售盈利能力差的《华侨日报》。

何宇看到《华侨日报》这几年的经历真的是无语吐槽,二战后报纸也在东南亚销量不错,华侨日报以前在东南亚也都建立了分部。可惜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东南亚大部分产业被王季清出售,现在只留下香江一个总部,员工现在留下的也不到百人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

这么多年下来,《华侨日报》从一份日销量超过10万份的顶级传媒报纸渐渐没落,如今也变成了一家二流的小报纸,平均日销量也就在一万多份左右。每天一万份的销量收入也就在1500港币左右,要是再扣除印刷和人工成本一天的利润也只有五六百港币的利润吧。

《华侨日报》对于那些大报属于鸡肋,别人看不上《华侨日报》,何宇可是很喜欢的欣喜若狂也不为过,《华侨日报》在何宇眼中就是一个香饽饽。

首先,《华侨日报》的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外新报》,源头这可是1858年廷芳创办的,110年的办报历史是香江报界的鼻祖,虽然《华侨日报》底蕴尽失,但是香江第一份中文报纸的名头还是超级牛逼的。

其次,《华侨日报》曾经是香江的三大报纸巨头资历够老,虽然之前的渠道断了很多,但是《华侨日报》现在有不少东南亚以前的渠道,有homemart便利店的渠道辅助铺货可以更快的打开市场。

然后,《华侨日报》报社自身有印刷厂,那些破机器何宇不稀罕但是地皮还是不错的,东方印刷公司也可以从柴湾转移到九龙,也为中央厨房那边腾出了不少空地。

最后,《华侨日报》仅剩的那些员工何宇很看重,这些人经历过《华侨日报》的辉煌时期心中仍有那份执念,他们期待着《华侨日报》能够再创辉煌,这份有情有义的归属感也是何宇最看重的。

《华侨日报》从一份顶级大报没落成为二流小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明报》垄断了大部分文学作家,公司没有及时的转型,这和员工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华侨日报》的失败最终还是报社的掌舵者能力不行,没有与时俱进的眼光迟早也会被时代淘汰,报社老板的眼界决定了报社的发展上限。

何宇对《华侨日报》格外的满意,有现成的厂房和人才对何宇来说就足够了,技术对于东方印刷公司可是小意思。LFC餐厅的垫纸早就交给东方印刷公司来印制,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员工对CAD软件也早已使用的滚瓜烂熟,计算机印刷不香吗?

至于报纸排版对于何宇来说不就是个笑话吗,《人民日报》、《京城晚报》、《南方日报》等等,国外的报纸何宇也是看过不少的,采用领先20年的排版也足以吸引眼球。

当然,报纸从竖版改成横版的话也是有不小坏处,人们习惯看竖版报纸,一旦看横版报纸的的话可能使众人难以接受。只能使大家慢慢强制接受了,报纸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突飞猛进,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想想东方集团旗下的《东方日报》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对于别人来说的阻力对于何宇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小说可以先连载《盗墓笔记》,作家还不是更容易,自己的名气在世界上可比金庸、梁羽生、古龙这些人牛逼多了。

科幻小说《三体》全球销量早已突破千万册,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出版,第一部和第二部达到2000万册问题也不是很大的;《肖申克的救赎》更是火爆的一塌糊涂,上市半年多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