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带着进献之物抵达定安城。
馆驿人员按照规格接待,不卑不亢。
张松大感惊奇。
“魏公治军整肃,未曾想内政也如此廉明!”
尤其是在见到一名馆驿杂役竟然一边喂马一边读书,更是震惊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观一叶而知秋。
小小一杂役尚且如此,冀州尚文之风可见一斑。
这件事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得追溯到蔡文姬身上。
因为林赋的关系,蔡文姬原本的‘胡笳十八拍’变成了‘汉月十八拍’。
更加让林赋意外的是,蔡文姬的汉月十八拍竟然可以教化万民。
再加上她‘四大才女’技能,二者叠加,效果惊人。
而这正好给了林赋一个契机,一个打压世家门阀,提携平民百姓的契机。
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冀州了。
常年没有战乱,冀州俨然成为了乱世的一片乐土。
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条件。
林赋自然是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制造条件,他召集能工巧匠将打造雕板,进行大规模的印刷。
之所以用雕板而不用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因为没有必要。
这个年代,适合普通人读的书本来就很少。
雕板印刷的话,也就几个木板就能完成。
活字印刷术的话,就需要排版,太麻烦了。
有了学习的需求,林赋也提供了学习的书籍,接下来就需要学习的动力了。
要说学习的动力,还有什么是比升官发财更加有用的。
不过给出身贫寒之人做官的机会,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要给平民出仕的机会,就要动如今的举荐制度。
动作太大的话,手握百万雄兵,林赋是无所畏惧。
但步子大了容易扯淡。
真要是现在把科举制搬出来,就等同于跟天下士族做对。
实在是犯不上,这样可是会影响自己第二阶段国运评分的。
大动作不方便,但小的改革还是可以的。
于是林赋提出一个大致的方向,让贾诩率领众人修改完善之后推出施行。
也幸亏林赋带着贾诩去了一趟万国世界,在进入万国世界的瞬间,贾诩就被灌输了海量的信息。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后世历史,以及政治制度之类的。
虽然只是大概的框架,但这对贾诩来说已经足够了。
有了框架,他就可以完善。
很快,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就制定完毕。
选拔制度从相对单一的察举制变成了如今的三制并存。
所为三制,就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察举制依旧是主流,九品中正制为辅,科举制为补充。
简单来说,就是三品及以上官职只有举孝廉出身的官员才能升任。
这主要是为了稳定天下士族,毕竟他们通过察举制掌握了天下的人才资源。
一下子让他们全吐出来,容易引起动荡。
至于三品以下官职,按照比例来分配。
通过举孝廉出身的人占据六成,通过九品中正制选拔出来的人占据三成,最后的一成留给科举制。
别看只有一成,这已经是开古往之先河了。
完全不看出身,只要科举考试能够过关就可以出仕。
三制并存,极大的调动起了全民读书的积极性,这才出现了张松看到的这一幕。
冀州寒门子弟无不寒窗苦读,以求通过科举制改变命运。
说来简单,但是真正推行三制并存政策,那才叫困难。
错综复杂的关系,层层的官员。
不啻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
内政有时候比外政更加复杂,更加艰难。
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成功了。
仅这一点,就可以为林赋第二阶段评测增加大量的内政分数。
张松了解到三制并存的举荐制度,更加震惊了。
这种制度,简直闻所未闻,难以想象!
虽然秦朝有军功制度,可以让平民一飞冲天,但秦军功制度配备的是严苛的惩罚措施。
一场战争没打好,就算侥幸活下来,也要面临贬职的局面。
所以提升归提升,能够在高位上做多长时间就看自己的能力了。
更何况,从未有人将这个制度用在文政上。
越是了解冀州的情况,张松就越是震惊。
“内政堪比文景二帝,外政可比武帝,真乃千古雄主!”
张松更加确定将益州献给林赋是何等英明的选择。
可是他忽略了一件事。
林赋既为雄主,怎么会看上他这卖主求荣的行为。
三天后,抽出时间的林赋在府内接见了张松。
丑是真滴丑,哪怕见过庞统,林赋还是被张松这别致的丑给丑到了。
张松倒是没有怒怼林赋,主要是他被林赋的文治武功给震慑住了。
可是等他终于按捺不住,将益州地图献出来的时候,林赋的脸当即冷了下来。
如果现在只剩下曹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