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重剑开天> 第九十六章 御书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御书房(1 / 2)

崇德殿上落针可闻,文武百官神情各异,有些人对御史大夫王唤投以钦佩的眼神,可也有人面带揶揄,认为这个老家伙在找死。

五年前,那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十二神宫的大学士,可是官居正二品的大员,比王唤的官衔还高了半阶,结果不还是被当场拖出去烹了。

一时管不住自己的嘴,丢了小命不说,还连累家人流离失所,犯颜直谏这种事情放在史书上固然令人钦佩,可纵观古今除了大唐王朝那位魏相,又有哪个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会有好下场?

做皇帝的都是希望臣子顺从,耳朵里也只能听得进好话,根本容不得所谓的忠言逆耳,这个道理面对眼前的昏君就是再好不过的保命符,亏的他王唤活到这么大岁数却连这都不懂。

已经有人在暗地里等着看王唤的凄惨下场了。

老王唤年近六旬,但腰杆却十分挺拔,他苍老的面孔正气凛然,一双老眼直视龙椅上的徽帝赵朔,显然说出这句话,他已经做好了身死的打算。

他不惧死,只是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不要把大宋王朝葬送于此。

崇德殿寂静了许久,龙椅上赵朔的脸庞阴晴不定,他那一对鹰眼闪烁着,时而冒出凶光,时而内敛,似乎在权衡某些事情的利弊。

他久久盯着台下的王唤,最终阴沉的脸逐渐缓和下来,换上了一个宽厚的笑容。

“王爱卿为国为民,面君直谏,此番忠心实属难得,朕且听下你这句话,容后再做商议,今日就此退朝。”

皇帝的声音回荡在崇德殿上,赵朔慢慢站了起来,在紫衣大太监的陪同下走下了金台,转身朝寝宫的方向走去。

下方,众朝臣捏了一把汗,心说这王唤的命可真大,居然没有被当场拖出去斩了。

如果五年前被烹杀的大学士知道此事,非气得从地下爬出来不可。

前方,御史大夫王唤目送着皇帝离去,身后百官也陆续离开,而他却始终站在原地,心有不甘。

这时,一位身披紫袍绣麒麟,腰间别金鱼袋的大员走到他的身边,伸手拍了拍王唤的肩膀。

后者撇过头,看见自己多年的搭档,也就是当朝宰相高文宠对自己摇了摇头,当即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后二人并肩而行,失望的走出了崇德殿。

......

退朝后,徽帝赵朔并没有立即返回寝宫,而是径直来到御书房。

赵朔坐在宽大的紫檀宝座上,拿起一本孤本书籍翻了几页,可心情烦躁之下哪能看的下书,当即就把这价值万金的古籍扔了出去。

没过多久,工部尚书李云,汴梁城府尹展召,锦衣卫指挥使林凤沿以及宿卫禁军统领蒙智先后来到御书房,他们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此时并排跪在皇帝面前听侯旨意。

当然,在场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当朝国师,也是十二神宫的神使,一手促成大宋投入十二神宫麾下的一绝顶陆恒。

其他人要跪,而他陆恒不用跪,因为他的身份远比地上几个二三品的大员更加崇高。

见人已经到齐,徽帝赵朔当即把目光投向工部尚书李云。

“建造宣神台的进度如何了?”

闻言,李云微微抬起头,话语恭城。

“回陛下,进展顺利,约莫半个月后就可竣工。”

“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宣神台,是将来宣告全国子民大宋王朝拜入十二神宫的重要场所,设计时就已经定下标准,四周最起码要容纳下数万百姓站立,神台背靠城墙,居中对齐皇宫正门,到时候还需要当众展示十二神宫十二位大神官的巨幅画像,工程之繁琐,耗费之银钱难以度量,毕竟最基本的砖头都需要用玉石来砌。

钱这方面赵朔不担心,反正国库大敞,需要多少工部就拿多少,至于对方是否中饱私囊,就看他们有几条命了。

如今宣神台进展顺利,徽帝赵朔心情稍微好了些,然后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余几个人身上。

他看向汴梁城府尹展召。

“那些进城打擂的江湖人士,都记录在案了吗?”皇帝又问道。

展召谨慎的答复“回陛下,但凡上过擂台的,还是陪同一起来的江湖草莽都已经登记在案,衙门内已核对信息完毕,很快就能找到他们身处的门派势力,随时可上门清剿。”

“嗯。”赵朔点头。

他看向锦衣卫指挥使林凤沿道“宣神台宣事后,就由林爱卿派遣人手,把这群不知死活的莽夫一网打尽,届时一个不得留活口。”

“遵命。”

“臣接旨!”

两名大员以头触地,恭恭敬敬的接下了这道口谕。

前面的事情都处理的不错,但是接下来,赵朔的脸色又恢复了阴霾,目光瞥了一眼最右边的禁军统领蒙智。

只是被看了一眼,就算身形魁梧的蒙智没有抬头,却也感受到了一股寒意,顿时脊背发寒,头冒冷汗。

徽帝赵朔手指头敲着桌面,节奏平稳,宛如时钟一般。

这声音,落在蒙智的耳中却异常煎熬,他一头汗水,不自觉屏住了呼吸,甚至心跳都仿佛跟着皇帝敲击桌面的节奏跳动起来,可谓紧张到了极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