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钱从何来?
这也是南北两方对朝廷的不同态度。
江南一带的士大夫,其实一直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朝廷亏欠他们。无他,江南重赋,江南一带才数个府县,却支撑了全天下近乎一半的赋税。他们自然是愤愤不平。
觉得朝廷不公平。
所以,这种怨念甚至可以延伸到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对文官士大夫的打压。总之,敢怒而不敢言。而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却不一样。
北方大部分士大夫其实对大明皇室与大明朝廷,比南方士大夫更忠心一点。当然了,这是范围上的,并不是说江南士大夫一定对大明不忠心。
这并不是北方士大夫比江南士大夫有更高的道德水平。而是北方大多少士大夫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离不开朝廷。
北方经济薄弱,又有边防重担。即便是各地士大夫也不是多富有的,完全不能与江南的同行相比。在遇见很多天灾人祸的事情,根本支撑不住。所以希望更多来自朝廷的支持。
韩邦奇这一番话,虽然有些怨气。但也算是基本事实。
在赈灾这一件事情,从来不能全部靠朝廷。虽然士大夫们也做一些兼并土地的事情,但是本质上这些士大夫们也是愿意维护乡里的安定与秩序,毕竟,这秩序是有利于他们的。
指望朝廷的赈灾款,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说,都是官府与士大夫合作,募捐一笔钱财,或者修建地方水利工程的。赈灾这一件事情也不例外。一般对士大夫们来说,赈灾这一件事情,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今日大地震太惨重了。即便是关中士大夫家族,也是家家带孝,户户有丧。特别是受灾最惨重的那几个县,简直非数十年不可尽复旧观了。
这种情况下,士大夫家族也未必能得了好。
韩邦奇如此着急的来找周梦臣,未必没有这个原因,关中士大夫本来家底都**,再经过如此惨痛的损失,他们士大夫家族也是需要朝廷接济一下的。
周梦臣本来就想与关中士大夫接触一下,毕竟周梦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此大灾难,必须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力量,而关中士大夫也是一股力量。
周梦臣向韩邦奇行了一礼,说道:“师叔,我此来也是需要师叔相助。正如师叔所言,朝廷的赈灾款,远远不够,单单是炸开这里,就需要重赏勇夫,非数千两不可。这甚至还是少的。放在整个关中,山西一带,这样大大小小的工程,不知道多少。”
“自助者天助,还请师叔帮我联系一下关中士绅,共同商讨一下此事。”
韩邦奇叹息一声,说道:“这是自然。只是我关中士绅,都不富裕,就拿我韩家来说,不过有田地数百亩,即便在外的一些生意,一年下来也不过千两上下,韩家各房都在,我即便是族长,每年动用的钱粮也不过数百两而已。今年,我韩家死伤惨重,我这一辈子,都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下一辈子侄之中,折十几口在,丧事都还没有办。根本挤不出钱来,而关中士绅,耕读传家。与我家大抵相仿,真帮不上什么忙,或许能出一二百石粮食。但是------”
周梦臣对韩邦奇的话,并没有怀疑。毕竟,韩邦奇所说的情况,虽然有一点叫穷的意思,但是大体上相差不大。关中所谓的天府之国,早就不是汉唐之时了,土地退化,汉唐的河渠崩坏。每年几乎都是大旱。
周梦臣心中暗道:“或许,只有想办法去对面化缘了。”周梦臣目光穿过黄河,看向了黄河东岸,因为距离的原因,只能看见对面山峦叠起,却看不真切。
那边就是山西蒲州。
也就是杨博,张四维,等一系列晋商大佬的老家。
如果说,明清交汇时候的晋商根底都在太原大同附近。而这个时代,真正能代表晋商的就是蒲州系。
“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有钱粮的。”韩邦奇说道:“只是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希望你去打那边的主意。”
周梦臣说道:“哦,谁?”
韩邦奇说道:“秦王。”
周梦臣一愣,心中暗道:“我倒是把他给忘记了。”
的确,太祖皇帝所封的藩王,秦,晋,楚,蜀,为大藩,即便严世蕃评点天下富豪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这几家。可以说,富可敌国。
但是奈何,这也是不好对付的。
与代王不一样,代王一脉,在太祖诸子之中,本来就上不了什么台面。但是秦王不一样了,秦王乃是太祖次子一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太祖的长子嫡系在大明是绝后的。至于在海外有没有流传,也是不清楚的事情。因宗法而论,秦王一脉就是宗室之中的长房了。这是有特殊的政治地位的。
遇见很多事情,比如藩王向朝廷施压的事情,也是秦王出头。即便是皇帝也对秦王藩也不能不小心对待。
韩邦奇见周梦臣微微一愣,也叹息说道:“其实我也知道,秦王藩不是好对付的。奈何关中上好的土地,十有七八都是秦王的。关中士绅之力,合在一起,也不及秦王啊。”
“在这种年景下,能拿出来钱财的,也只有秦王了。”
周梦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