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天生我门中人
吴廷翰说道:“夏公目光如炬。你果然是天生我门中人。”
“太极之说,众说纷纭,几乎一家有一家的说法,一人有一人的说法,纵然一门之中,也因人而异。而此问正是而今,学问之分野。我门之所谓是气学,就是因为我门认为,太极即气,舍气之外,别无他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而八卦,从之有万物周流,无不秉气而生,气尽而亡。”
周梦臣听的双眼发亮。
虽然周梦臣承认,吴廷翰这个气的概念,其实也是有一些神秘学的。比如气运这东西?就是基于气学的概念阐发的。
但是,周梦臣却发现,如果他将气理解为物质性,就能完美代入了。
太极即气。就是世界的根本属性是物质性。
“而理学之论,说太极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就是天理的完美体现。此固然是有误入歧途之处。暂且不论,唯有阳明之论,荒谬之极,根本否定太极本为太初之意,反而说什么,太极元无极,心极生万物。简直是不可理喻。”
周梦臣刚刚开始,还不明白。但是听了吴廷翰的讲解。这才明白了一点。
吴廷翰作为一个大学问家,他对心学与理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认为理学有很多地方是偏了。但还是承认有些地方是大有道理的。但是对心学根本是厌恶之极。恨不得鸣鼓击之而后快。
不过,周梦臣也明白一点。
实在是双方学说之上,水火不容。
理学与气学的太极概念,本质是上太初,也就是世界由无极转化而来,最开始的样子,也就是太极。但是王阳明的解释,将太极视为良心,也就是人心的本然状态。也是心学追求的至高境界。
这种理念上的南辕北辙。比华山剑气之争还严重一百倍。
还好这不是高武世界,否则两边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这也是为什么罗钦顺与王阳明一辈子都在论战。王阳明死了,与王阳明的弟子,也争论不休。实在是理念上不可调和。
而周梦臣也忽然明白。三大学派之中。只有气学与他完美契合。
理学虽然已经僵而不死,但是本质上,还是在讲一些物质性的。心学更多是讲心,而不是物,与科学有者根本上的逻辑冲突。
周梦臣说道:“吴先生,学问精深,在下佩服之极。愿从门下听讲。”
吴廷翰见状,心中宽慰几分,看得出来,周梦臣的语之中,有了几分真心实意。不过,他还没有接受,说道:“不急。你认可我这个老师了。我还要问问你的学业,我总要知道,你学问如何?才因材施教?”
周梦臣说道:“老师,想问什么?”
吴廷翰说道:“不是我听什么?而是你讲什么?学问之道,从无顿悟可。无非是从一到贯,而后以一贯之。夫子之学,以一贯之,仁恕而已。你也是名声在外。你的学问以何理贯之?”
周梦臣一时间又被问住了。
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一时间又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其实这才吴廷翰真正的考题。很多人做事做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临终之前,让他总结人生,也总结不出来什么?无非是娶媳妇生孩子赡养父母云云。
这样的人生,似乎换上一个名字,就可以被代替。
很多做学问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学了什么做了一些什么?
这种自我审视,是一个人想要成长最关键的一点。
周梦臣之前从来没有在意过。或者他根本没有深入思考过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他只是将后世学到的东西,一五一十的在这个时代复刻而已。至于其中一些道理,是别人总结推广的。他也是知道的。
但是这种道理基于什么根基。或者哲学背景,却是周梦臣没有注意过的。
周梦臣深思道:“我这些东西可以用科学来概括。但是科学又是什么?”
科学在教科书上是有概念解释的,但是这里提起来却有些不合适。
周梦臣陷入深思之中。好一阵子,说道:“先生,在我看来,我的学问就是物理之学。”
“气在理先,气聚为物,一物当有一物之理。朱子云,格物致知。何以格物,则引入数学之论。专研一物之理,并因其理而用之。”
吴廷翰说道:“如何用之?比如,我观你天文历算之学,也算是天下第一,因何而用之?”
周梦臣说道:“这简单,应用有二,第一是历法。第二就是观星定位之法。不管是海洋上,还是陆地之上。”
这可算是进入周梦臣的范围之内。
说实话,在这种高大上的哲学范围之内,周梦臣是吴廷翰的弟弟。很多东西,周梦臣根本不明白,不理解。更重要是先入为主。
是的,周梦臣脑袋里面早就有一套唯物主义哲学了。他来解析吴廷翰的气学,根本就是将气学先翻译成后世所能理解的哲学概念,然后再解析,将自己的想法也通过一次翻译,成为吴廷翰所能理解的哲学概念。
就好比,唯物唯心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之中根本没有。
很多学说都很难用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