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紫色> 第一卷_深入(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_深入(6)(2 / 4)

不过几十块钱。这种东西,就算是在一般的考古时候发现了,也是作为奖品随意发放了,根本谈不上是啥文物了。

说起这开元通宝来,还是有些说道的。在唐代以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五铢钱”,说这五铢钱不是汉代的吗?是的,可是在汉朝灭亡之后的几百年里,不管是哪个朝代发行的货币,主要的还是以五铢钱为范本,就是隋币其实也是五铢钱。由于市面上流通的五铢钱种类繁多,混乱不堪,到了唐初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除五铢钱,改发行“开元通宝”。

在这之前,所有朝代的货币没有叫通宝的,而且,铜钱本身是以自身重量的价值来进行交换的。到了唐初的开元通宝,其重二铢四垒,十枚重一两。这个重量远比五铢钱轻,可是其使用的价值却不低,从此,铜钱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来铸名。改称“通宝”流通流通后,钱币也真正开始成为货币符号,不再以货币自身价值来交换了。这就是最原始的货币职能,脱离了最原始的“一般等价物”的概念,说起这个来,咱们的老祖宗可是比西方提前了一千多年哦!

把铜钱称为“通宝”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可以说,没有通宝这个概念,就不可能出现在宋朝出现的“交子”概念,毕竟,在唐代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好的纸张去充当“交子”。把一般等价物演变成“货币”,这是老祖宗的一个创举。

第一个开元通宝上的字是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从那以后,历朝历代发行的铜钱上都写上了通宝二字,比如说各个皇帝年号发行的通宝等等。在整个唐朝,不管是哪个皇帝发行和铸造的铜币,都叫“开元通宝”,因此,开元通宝的种类也很多,仅常见的就有12个版本,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仍然有人在铸造。

在通宝上加注年号是起始于北宋,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北宋皇帝喜欢给自己改年号,所以,北宋的通宝上年号也是极其繁杂,到了后世,各个皇帝发行铜钱的时候都要加上自己的年号,比如乾隆通宝、嘉庆通宝,甚至最后还有光绪通宝,而最后一个宣统皇帝时期,市场上最低端流行的只有铜板了。

从铜钱到铜板,也说明了清末时期统治阶级的思维昏聩,铜钱表明的含义是天圆地方,从秦朝改革铸币开始一直流传到光绪时代,可到了晚清的时候,铜钱变成了铜板,可见,当时的上层人物压根就不了解和不顾忌传统文化了。

从银锭改换为银元,这里有着方便使用和铸币盈利的意思,整锭的银子不便于流通,碎银子又无规范,因此,从海外引进的银元很快占领了流通的市场。还有一层是,银锭基本上是纯银,不是纯银也要提纯为纯银,而银元就不是纯银了,以袁大头为例,其铸造的比例是银九铜一,到了银毫子就是银七铜三了。

为什么在旧社会,老百姓管银元又叫“大洋”呢?我们看电视剧里,动不动就是什么“多少多少现大洋”,其实,这种银元最早是舶来品,来的最多的就是从墨西哥过来的“鹰洋”,乃至到后来,旧中国自己也铸造什么袁大头孙大头什么的,可是老百姓还是习惯了叫“大洋”,就像当时管火柴叫“洋火”,管黄包车、自行车叫“洋车”,管水泥叫“洋灰”,等等,那个时代,许多舶来品几乎都要加个“洋”字,就连新学的学生也要叫“洋学生”。

祥凤这边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三天后,当地文物部门接管了这里,他们对Y大学搞的这个巷道掘进探查很是钦佩,也很是感兴趣,特意的留下了李凡的电话号码,在他们看来,原来许多地方墓穴的发掘其实都可以采取李凡发明的这个法子,如果他们在发掘秦国大墓的时候也能如此,那里面的许多漆器和编织等物品就有可能都保留下来了,而他们采取的大揭顶的法子,那些东西都在曝光的瞬间化为了灰烬,就算是勉强保存下来的也很难恢复原貌,说起来还是很可惜的。

李凡在离开的时候还是把拿了几十枚铜钱的事情向当地文物部门备案了,对方只是摆摆手,算是知道了。他们在当地挖掘考古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铜钱不胜枚举,压根就不当回事。说起来,有价值的铜钱几乎都是明代以后的,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典型,越是发行少的,其价值越高,而作为平常流通的货币,存世量自然不少,其价值自然就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许多小朋友可以随意的拿铜钱做毽子,太不值钱了而已。

李凡带着队伍返回了津孟,在那里,要想把地下洞穴搭建好,还是需要更多人手的,尤其是最后关键的时刻,没有李凡在,马嵬曾都不敢轻易的下令。现在,谢伟长带着的这群人已经算是专业的特殊挖掘队伍了。

而勘探队的那个郑师傅这次算是赚的舒服了,今年是可以过一个好年了。郑师傅也留心了,通过这两次的特殊勘探,他也开始留心如何进行考古方面的勘探技术研究了,到后来,郑师傅几乎成为了Y大学考古队的合作伙伴,这是后话了。

地下空间的大梁搭建好了以后,李凡又亲自下去指挥工人把一块块的护板安装上,然后再加固横梁和纵梁,最后形成一个地下坚固的“顶棚”,到了这个时候,李凡才开始让工人们用推车把墓穴上方的浮土一点点的往外掏,因为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