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青梅煮酒话三国> 高干子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高干子弟(1 / 2)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河南周口市)人。

大凡成就一番伟业的人都有一个艰苦的童年,不说像卧冰求鲤、牛角挂书一样,也得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可袁绍却省略了这个过程。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袁绍出生在汝南袁氏家族,袁氏四世三公。

所谓三公,分别是司徒、司空、太尉,司徒掌民事,司空掌营建、祭祀,太尉掌军事。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地位在九卿(部长)之上,仅次于皇位上坐着的那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从袁绍的爷爷的爷爷袁安开始袁家四代人都担任过三公的职位,袁安是司徒,袁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袁京做到蜀郡太守,小儿子袁敞做到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也就是袁绍的爷爷,是汉恒帝时的太尉,袁汤有四个儿子,三儿子袁逢是司空,四儿子袁隗官拜司徒,二儿子左中郎将袁成虽然不在三公之列,但却是个社会大哥一类的人物,比较有社会号召力,当时的梁冀等一干贵戚权豪与之交往甚密,对袁成言无不从,袁成也很是有点教父的意思,乐于给人平事,以至于当时京师有谚云:“事不谐,问文开”(袁成字文开)。

四代人出了五个三公,一个封疆大吏,一个高级将领遥控权贵,袁家门生故吏又遍布天下,袁家势力想不大都难,终于成为后汉时期势倾天下的名门望族。

虎贲中郎将、中军校尉袁绍,是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除了有上面这些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长得帅(姿貌威容)。事实证明,只要长得帅,无论在什么朝代,都很吃得开,袁绍就凭借英俊的外表,早早的建立起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毕竟谁不想结交一个帅气的官二代呢。

袁逢在袁绍刚出生的时候就死了,小叔袁隗对这个大侄子十分的喜欢,特别的爱护,二十岁就让他做了濮阳县长,任职期间颇有清名,年纪轻轻的袁绍混迹官场竟是如鱼得水,就在他准备向着先辈们的伟业前进时,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消息——他的母亲死了。袁绍只得罢官回家居丧,为母服丧三年,说到这里,大家或许有个疑问,服丧就一定要罢官吗?

答案是要,因为自汉代始,有一种叫“丁忧”的制度。所谓丁忧,就是父母死后,子女必须服丧三年,这三年内,子女不得嫁娶,不得行庆典之事,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为官的必须离职,尤其是在汉末,丁忧之风更是盛行,谁要是没有丁忧过,简直是与潮流脱轨,与时代脱节。

为母亲服丧三年后,袁绍孝子之心突然发作,又追父丧三年,这六年丁忧,让袁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在这个以“孝”作为选拔官员重要移居的时代,袁绍通过这六年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六年过后,大孝子袁绍来到了洛阳,此刻的他已褪去了青涩,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将要为眼前的大汉王朝敲响丧钟。

一个计划已经成竹在胸了。

打着隐居旗号的袁绍举动却不像是个不问世事的清净人,他虽然多次拒绝朝廷召辟,但却专与曹操、张邈、许攸何颙等官宦之后、江湖侠士和党人结交。

所谓党人,就是一干因为不满宦官专政而被诬陷,不许做官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这些读书人被宦官迫害,终身不允许他们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俗话说武官打天下,文官坐天下,这是必然趋势,历朝历代建国初期必定是武官的天下,他们是开国元勋,从刀山剑树当中走出来,封侯拜爵,风光无限,这种一般是世袭的贵族。打江山用他们可以,但要是用他们治天下可就不灵光了,这时就需要更擅长这一领域的文官加入到治国队伍中来,并且接手大部分的权力,让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这时的天下,就是文官的天下。所以吸引了这些知识分子世代读书,学而优则仕,他们也世代做官,手中把持朝政,利用特权兼并土地,久而久之就成为地主兼官僚的割据势力、名门大族,也就是士族。科举制产生以前,是否出身士族,是做官的必要条件,只要出身士族,成为名士,功名利禄自是接踵而至。可是现在,既不是贵族的天下,也不是士族的天下,而是宦官的天下,他们未曾寒窗苦读,没有名望,未曾血洒疆场,没有功勋,只需挨那么一刀,每天鱼肉一下乡里,祸乱一下朝纲,就骑到了士族的头上,不但想分一杯羹,还想连锅也端走,不遭到反抗才是怪事。

袁绍结交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树大自然招风,袁绍的团体引起了宦官集团的注意,这个团体,好像对他们不怎么友好。这更是让十常侍二号人物赵忠心生不满,赵忠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袁绍不遵朝廷诏令,抬高身价,还养了一批死士,不知道这小子想干什么!”

经赵忠这么一分析,袁绍的所作所为就更是让人浮想联翩了,风言风语传到了袁隗的耳朵里,袁老爷子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宝贝侄子闹出了这么大动静,现在时局动荡,弄不好自己不但晚节不保,很可能连混个自然死亡都困难。于是袁隗找到袁绍说:“你小子想干什么,你这是想给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