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多普通的东西,对方看中她的,是因为她的糖中略带一丝咸味儿么?还是因为她弟弟的缘故。
万一她弟弟中了进士,便与他们家有了交情。
只是当柳思辰来到百德善糖铺前时,却被这百年老店的气势慑住,彻底打消了对方想要巴接她弟弟的想法。
这间铺子的背后东家不知是谁,但一定是不简单的。
既然打消了顾虑,柳思辰也就同意与对方一起做生意,每日送两缸糖来,要是生意好,她再多送一些。
两缸糖并不多,恐怕只是做某一种糕点用,也是想着她这味道看市场上能不能讨喜。
真是绣品不讨人喜,做个麦芽糖却被人惦记上了,也算是一笔小小收入吧。
柳思辰与百德善签下文书,定了价格,麦芽糖七十文一斤,一缸糖约有百多斤,量做得多了,她可以批量买麦子和糯米,纯手工糖,能对半赚吧。
这么算下来,她这一单生意,可以管住小院的租子,还有家里的日常开销,就是不能再像卖糖葫芦那样,能带着孩子满京城的转悠。
柳思辰带着孩子回去时,收下百德善糖铺的定钱,她便拿去买了一匹好绸料,决定做成龙袍样式再送去尚衣局作品比试,若是被选中,她便能赚到奖赏。
拿了好布回来,又经过小巷子外的摊贩身边,那日摆摊做生意的老妇显然回去做衣裳去了。
倒有位叫九娘的妇人是卖豆花的,柳思辰来来回回见过这位中年妇人好几面,瞧着这人很利索,人也很老实,于是上前问九娘,看她愿不愿意帮自己做麦芽糖。
卖豆花,都是五更天起来,买一个上午,便回去休息,于是她想让对方下午在自己院里帮忙,给她工钱。
对方早就听着这小巷子里住着的都是读书人,都是来参加这一次会试的,这会儿见有活计,还是读书人家里要求帮忙,那也是一个机会,便问都没有多问就答应了。
柳思辰笑了笑,说道:“十天给一次工钱,十天工钱三百文,若是做满了一月,便加上一百文的奖金。”
对方不懂着这算账,只是柳思辰与对方商量这事时,身边的小团子却是眨巴眨巴自己的眼睛,看向母亲,早已经心算出一月给三次工钱,那便是九百文。
若是一日不得休息,额外给一百文的奖赏,实则便是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
小团子见眼前的妇人显然根本想不到一个月到底多少钱的事,于是年幼的她,心思灵敏的开了口:“若是一日不休,一月可得一两银子,而且还分三次给还你,不必等到月末才能得到工钱。”
柳思辰和九娘惊讶的看向小团子,母亲的话才落,她已经心算出来了,还条理分明的讲解出来。
果然柳思辰没有讲明的意思,经小团子一说,九娘听明白了,每日半天功夫,就能一月得到一两银子的工钱,还能早早结到银钱,这是何等好待遇。
九娘立即应下,比那街头做苦力的强太多,而且还不耽搁她的豆花生意,如此额外多出来的一两银子工钱,也能给家里多些花销。
九娘满心欢喜的看着母女离开,等会儿豆花一卖完,她这就去小院帮忙去。
旁边摆摊的商贩忍不住惊叹道:“不愧是书香门第家出身的孩子,这么小小年纪,像个大人似的,三言两语讲了个清楚,小小年纪就会算账呢。”
除了夸讲这个孩子,这些商贩也特别的羡慕九娘能得到这么一个好差事,虽说这工钱不及他们做生意的钱,但是生意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在空闲的时候能得到一份,尤其还与书香门第的打交道,那也是造化。
城西楼的租子也不是每一处都像这小巷子里一样这么贵的。
像九娘一家几口人却是住在城西楼的最西边,靠近西城门了,那儿的租子便宜,而且极为偏僻,还是两家合租一处院子,院里没有水井,是公用的那儿取。
那儿一个院子的租子才四十两银子,两家分摊,也就二十两银子。
卖豆花也不一定赚得了这么多,但是一家人人多,个个都在赚钱,家里儿子没有能耐手艺的,就赚个苦力活,一个月也有一二两银子的收成,这么一想她这活计干得还更加的满意。
事实上帮着柳思辰做麦芽糖,根本不必半日的时光,她自己也会在一旁做,也就让九娘搭把手,两个时辰就弄完了,只要做完糖浆,柳思辰还会催她回家做晚饭去,不耽搁她的生活。
入夜,柳思辰才得空做衣裳,挑灯到半夜,第二日也不必早起,到了晌午才租了一辆牛车将糖浆送去百德善糖铺子。
十日结一次货钱,送完货,柳思辰就没事干了,带着小团子在外头转了一圈再回去接着做衣裳。
这么过去数日,百德善糖铺就研制出一款新糕点,软糯而不腻,糖甜得不挠人,带着的丝丝咸味,让吃惯了甜食的顾客都莫名喜欢了这个奇怪的味道。
而且这味道一旦接受了,就还觉得挺好吃的。
一款糕点卖出了高销量,不知不觉在城西楼出了名。
这日有权贵富绅从城西楼经过,买了数十盒送给亲朋吃,不知怎么的,有一盒落到了长公主府上。
刚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