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学生总会还是有一些实权在手的。像什么改善伙食、定制校服之类的自不必说,关键是学生总会中级别较高的成员是有权力不经先生们同意对那些品行不端的学生做出处罚的。
当然了,这个处罚自然不是体罚,而是现代化校园中常用的记过。太书院有明文规定,学生两次警告就会变成一次小过,两次小过变成一次大过。一旦拿到两次大过,那么就直接无条件开除学籍。看起来这样的处罚方式似乎是挺宽容的,可对于那些爱面子的家长们来说,一次警告都是他们一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更重要的是,太书院从来不存在什么功过相抵的说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们被记了过,那么直到他们离开书院之前,这个处分结果都会一直记在他们身上。甚至当有学生真的科考及第,有望入朝为官的话,这些处分还会被记录成档案送到吏部,作为他们是否够资格入朝为官的评判标准。
所以对于那些确实有心思走上仕途的学生们来说,学生总会的权力其实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像洪先俊那样的混世魔王毕竟还是少数,可即便如此,在他身上也已经背了一个大过和一个小过了。就算这一次他不自己作死,相信以他的性格,最后背上两个大过被扫地出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在谢承元的记忆里,上一世洪先俊最后就是因为涉嫌欺侮女学生背上了一个大过离开的书院。只不过那次事件应该是在两年多后,洪先俊十七岁差不多十八岁的那一年。所以如今能让他提前离开书院,也算是提前挽救了一个险些受到迫害的无辜少女,功德一件了吧。
但对于一般学生群体来说,学生总会就是他们十几年求学生涯中最坚实的后盾与保障。同为求学之人,学生们自然更愿意与同龄的孩子们沟通而非总是高高在上的先生们喽!
所以看起来学生总会的总人数不过一百余人,可在它身后可是有着几乎整个太书院的一千四百多学生们支持着的啊!
除开这三个比较知名的势力以外,仿佛阴影般时刻隐藏在书院之中的第四股势力其构成就比较复杂了。
据谢承元的了解,这第四股势力基本上都是由外地官员家庭的子弟构成的,可他们中的几位领导人物却几乎都是京官家的孩子。毕竟太书院面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官员家庭,所以在这里,其实也还是有相当人数的外地学子与大家共同生活的。
说起京官与外放官员的差别,谢承元其实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京官常年呆在京城,受到陛下关注的机会更多,但也时刻都有说错话,办错事而导致丢顶子甚至掉脑袋的风险。
而外放官员则一贯是山高皇帝远,区区一个县太爷便是一方水土上的土皇帝,那些品级更高的封疆大吏们更是能一手遮天,日子可过得比那些整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战战兢兢的京官们要舒服得多了。
所以在谢承元看来,二者的区别无非就是升迁的快慢与敛财的多少罢了。上天毕竟是公平的,给予二者的便利条件也各不相同。像洪涛这样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年的洪家有多可怜,都差点到了要当裤子换米的程度了!
然而这毕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在更多人的眼中,京官的地位就是要比外官来得高贵。甚至这其中也不乏很多曾经做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外官,由于政绩,或者说由于手段突出而被调到京中任职的官员。刚一入京就仿佛已经封侯拜相了一般,高傲得不成样子,反而开始变本加厉地嫌弃曾经也和自己一样在外从政的官员们了。
所以总的来说,太书院的京外矛盾也是非常严重的了。早年在学生总会成立之前,双方就曾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集体斗殴事件,甚至一度差点让陛下下旨禁止太书院再教授武艺了。
所以可以说学生总会的成立,其实也是在这双方严重的矛盾与分歧之下应运而生的了。不过有一说一,自从成立了学生总会之后,双方的正面冲突次数确实大大减少了,甚至近六七年的时间都没有听说过有双方学生发生过严重摩擦的事件了。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京官子嗣中出了洪先俊和谢承天这两个天之骄子,瞬间就将那些外官的子女们碾压得不成样子了。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了能够保护更多的同伴平安度过求学生涯,外官方面的势力选择了主动避其锋芒,等到这两尊大佛离开书院了再做考量。
可不想还没等到这俩人走呢,他们俩倒是先成了死对头。这对于外官子女集团来说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坐山观虎斗,何乐而不为呢?
甚至在这几年的和平时期内,双方的学生们还进行过多次深入且友好的交流活动,各自都加深了对彼此的印象,也渐渐发现曾经他们互相敌视的那段岁月,如今回忆起来似乎显得那么无知又可笑。
然而,就在双方的关系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山门口血案发生了。洪先俊由于一时冲动被逐出了书院,整个书院的平衡瞬间被打破。而经历了那次事件后开始向周围的人敞开心扉的谢承天再次成为书院最耀眼的风云人物,其声望甚至隐隐已经有压过学生总会的势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