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带着冷雨一路南下,飞马直入长安。
整个大郑朝廷从来没有遭遇过外地可以入侵到燕南道之南的事情,河东道重镇和北地枢纽庆郡居然被代国人袭破。满朝俱震!
十月初的龙华殿正朝被取消,章华帝只召集了太子、三位辅臣、六部尚书在御书房彻夜议事。而张信之关于苏明烟的差事一时都被人忘却。
“半日间已经得了两封战报,”兵部尚书是五十多岁的岳继朝,此刻正在向御书房内的众人介绍手中的情报,“一封是薛侯昏厥前口述的, 另一封是福山郡太守寄来的战报。”
岳继朝先取出了带着斑斑血迹的一封战报,这是前线统帅老薛侯的战报。
“十月三日夜,代国精骑突然出现在庆郡城下,城门陷落得奇快,大约两万代国骑兵当时一拥而入。城内五万步骑损失泰半,能逃出南门随薛侯退至黄河(本世界的黄河要比真实黄河窄)陈国津的只有不到万人。本朝在庆郡聚集的粮草辎重已经全部落入了代国手中!”
“这封战报是劳指挥使代写的。那夜, 薛侯的主衙遭到不明军伍的偷袭, 薛侯刚出房门就被军中司马谢幔偷袭刺中腹部,当即昏阙了过去,而谢幔当即被薛侯亲卫砍成了肉酱。薛侯到了陈国津后苏醒过一次,曾吩咐劳禹城代为奏报。薛侯判断,柯山关定然失守。横山郡失去居高临下的柯山关屏蔽接应,已成绝地。薛侯提到,这一次柯山关和庆郡城门丢失得太过诡异。”
“诡异?”脸色铁青的皇帝冷冷的发话,“能不诡异么?我们中有人用八抬大轿把那些代国精骑请进了柯山关来。”
皇帝扫了一眼房中人,又问岳继朝。
“可知代国兵力分布?”
“回陛下,劳禹城有回报。他估计横山郡外还有代人一万精骑和三万步卒,柯山关内起码有三千,而占据庆郡的代国骑兵有两万人。庆郡西南的福山郡来报,暂时未见代国精骑踪迹,想是应该还在庆郡内修整。”
孙格正看了一眼窗外的秋雨,眉头紧锁。
作为首辅,他需要第一时间给与皇帝自己的建议。
“陛下,臣以为代国人只所以没有立即扫荡河东其余郡县, 怕是在等秋雨停歇。这几日秋雨不绝, 北地湿冷起来, 为了不会冻坏马匹, 代人会缩在庆郡城中。秋雨过后,便是代人在河东展开之际。”
皇帝看向了孙格正,对于这位首辅的能力,皇帝还是极为看重。
“首辅以为,如何应对?”
“臣之意,朝廷派一人即刻率军北上,屯驻于黄河之南的风姚渡,与河对岸陈国津遥遥相望,与福山郡成三足鼎立之势。同时诏令北地各处军马往风姚渡汇集,首先阻断代人饮马南下的企图,其次将代人的军马隔绝在河东北部庆郡一带。”
御书房内所有人都听出了首辅的决策实际指的是什么。
首辅要第一时间放弃河东道北部和整个燕山南道西部!这片区域包括横山、燕阳、庆郡、曹州和池川五郡之地。
不愧是首辅,果然好魄力,好胆量!这一下几乎将大郑燕南、河东两道的所有平原地区全部让了出去。
代国人兵马精悍但却向来不多,围困横山郡的兵马代国人抽调不了多少,要消化掠夺这么大一片区域,代国在庆郡的精骑必须四下分兵。而孙格正要的就是代国人分兵的机会和聚集大郑北地军马的时间。
“准奏,首辅觉得谁去为好?”皇帝略一思索就答应了下来,他后面问的这一句,算是对孙格正计划的一个补充。皇帝的意思是准备统一北地所有军政大权, 集中在一人手中, 以对付代国人。
而这个人,皇帝想的其实是自己,这种权利实在是不能赋予人臣的!
“臣斗胆,推荐太子总领北方战事,率南山三万御林赶赴风姚渡!”李大年当即就站了出来,一脸郑重的推荐起了太子。
皇帝看了立即低下头的太子一眼,一时沉吟不决。
显然,薛侯的失利让太子极为被动,这个主意应该是太子与李大年早就商量好的。
虽然这个主意有很强的太子私心在里面,但皇帝却只是犹豫而不是立即反对。顾凿是最了解皇帝的,当即也站起来奏报。
“北地击代,各处大权集于一处,非太子不能授之!太子未从军伍,臣斗胆荐一人为佐。”
“卖什么官司,只管说便是。”皇帝对顾凿从来都不会客气。
“臣荐南襄侯郭琦!”
顾凿的话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南襄侯郭琦如今是南征的主将,如今正率部在昭阳南望金陵。顾凿的举荐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提议立即结束与南吴的战事。
皇帝似笑非笑起来:“南吴那边,昨日与太子的人又见了一面。呵呵,态度大变啊!”
一众重臣当即看向了太子。太子也是冷笑几声,把南吴最新的条件讲了出来。
“听闻我大郑失了一阵,南吴人心气高了不少,又提了三个要求。其一、赔款之数由五百万贯改为三百万贯,还要用南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