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雍一小兵> 第三百五十五章 道路难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五章 道路难行(2 / 2)

的防守重点,在河池、沮县和阳平关分别驻扎了上万人。阳平关更是重中之重,李嵩亲自坐镇。

另一条关中通往汉中的要道,褒斜道,则由李嵩派遣的薛霆带领五万军队驻守三交作为南郑城的屏障。

褒斜道开辟于史前时期,相传始通于三皇五帝时期。古籍中称:“褒斜之道,夏禹发之”。周朝有周文王“伐蜀”的记载,以后周幽王征伐褒国得美女褒姒。

古籍中虽未明确记载周朝“伐蜀”的具体路线,但褒斜道的入口斜谷口就在周原以南,因此,周朝应该是经褒斜道向陕南进军。

春秋时期,“秦文、、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秦蜀间经褒斜道多有贸易往来。

至秦昭襄王时期,将褒斜道的山谷道路凿筑为栈道,使之“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成为战国时期秦蜀间的交通干道。

褒斜道是循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行,由长安穿越秦岭通往汉中、巴蜀的一条道路。因其北入口在郿县斜谷口,南出口在汉中褒谷,故称褒斜道。由长安去汉中,先入斜谷,后入褒谷,故亦称斜谷道。

斜水发源于太白山西侧,北流经太白县五里坡东侧又折东北出斜谷口注入渭水。褒水发源于秦岭南麓,在太白县境内源头很多,最东的源头位于五里坡西侧的西沟、塘口街一带。

斜、褒二水相邻的五里坡是长约五六里的一个缓坡,过此缓坡,即把斜谷和褒谷沟通。因此,褒斜道实际上是一谷二口,虽纵穿秦岭却不必翻越大山。

就其大势而言,褒斜道是秦岭诸道中路线较平夷捷近的谷道。但其路经的褒谷南段峡谷,水深流急,绝壁凌空,“连高夹深”,“阴谿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削壁,千里无土……麋鹿无蹊,猿猱相望,蹄足莫之能越”。

褒斜道在未修栈道之前仅为谷道,其绝险处须攀缘而行,艰难辛劳,不可言状。至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使范雎为相,在路经的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接通道路,此后褒斜道才成为驿道。

秦雍时期,褒斜道是咸阳或酆鄗通往汉中、巴蜀的主要驿路。其经行路线大体为:自长安过盩厔、郿县,西南行由斜谷口入山,沿斜水东侧南行,过斜水,翻八里坂,进入斜水中游谷地,再向西登五里岭进入褒水上源,然后折向西南,经河池关到褒河上游三交城,接着穿石门或越七盘岭出褒谷口,再经褒中到达南郑。

根据路线就能看出来,褒斜道虽然比故道更近,但相对来说要难走一些,还有三交城挡在路线中间,五万巴蜀军,足以让任何唐军将领绝望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