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赵海棠口中说的种植经济作物,听起来似乎很有前景,但实际上完全没办法实现,也就是吹吹牛罢了。
真正要发展乡村经济,还是要发展工业。
但工业又需要水源,所以就需要开发沟里的水源,让水能从沟里被抽到平原上。
甚至,直接将工厂建到沟里。
开辟一条上沟的路。
这才是发展赵家庄经济唯一的手段和方向。
只吹牛,都是纸老虎。
赵鹏在播放室里听赵海棠说这些话,觉得好笑。
他都能想明白的事情,村民们又怎么会想不到,村民们对大事情没有见过世面,但你若提到种地,他们才是真正的好把式。
专家中的专家。
果然,有人听着听着,就开始提问了。
“海棠,我刚才听你说要种植一些经济作物,那我就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赵鹏透过播放室的窗户看出去,发现问话的是个老头子,他还不认识。
反正不是四队的人。
四队的老老少少,赵鹏基本都大致认识,即使叫不上名字,但至少面熟。
“海山叔啊,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赵海棠眉头皱皱,这个人叫刘海山,是三队的人。
也是刘晓军的一个叔叔。
他不知道这个人突然发问是刘晓军的意思,还是纯粹就是想问问题,心里还没个底,只是表面上硬撑着。
“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种植经济作物,不种小麦,那公粮用什么来交?”
刘海山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最基本的,村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这个年代的农民大多还停留在农民就要种地的思维模式里,没那种种经济作物后可以卖钱,然后直接用钱交公粮的思想。
但实际上,这种交公粮的模式,政府已经是允许了。
事实上,即使是二十年后,也就是2020之后,依然还有很多农民舍不得放弃土地,他们明明知道种地是亏本,却还是年复一年的种着粮食,这就是长年生活积攒的习惯,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改变。
在98年,这种思维就更顽固。
“这……”赵海棠本就是信口雌黄,随意在报纸和电视上学到一些时髦的词语,现在现学现卖说起来,他压根也没思考过这种事,可几千双眼睛盯着他,他只好硬着头皮道:
“我们可以将经济作物出售,然后换到的钱用来交公粮,当然也可以一部分地种麦子,一部分地种经济作物,两不耽误。”
说完,他自己一头汗水。
赵鹏听到赵海棠这样说,也是点点头,这个人能做生产队长,确实也有几分思维。
至少这种想法,回答模式,没有什么问题。
果然刘海山也没继续纠结这个话题,而是接着提出第二个难点:“如果种植经济作物,那就需要浇水。海棠啊,我们村周围都没有大塘,这浇地的水从哪里来呢?”
“这……我们可以用水罐从机井拉水。”
机井是这里一种特殊的称呼。
98年的时候,赵家庄还没有自来水。
每个队都有个集中的打水地,用水泵将地下水抽起来,村民们用水桶将水拉回家,又用小桶灌刀缸里。
大概200公斤的水是4毛钱的样子。
划算成一吨的话,也就是2元每吨。
98年这个价格已经不便宜,但好在这里的人们生活习惯不像南方那样每日都要洗澡,所以相对用水也不多。
200公斤大概可以用1周的样子,对赵鹏家来说。
如果用水来浇地的话,假如水至少要浇透50公分,则一平米就需要半吨水,一亩地就需要333吨水,则一亩地浇水一次就是接近700元。
正常的经济作物,从播种到收割或者采摘,中间绝对不是浇一次水那么简单,往往是隔段时间就要浇一次。
假如整个周期浇水3次,刚浇水一项,则一亩地就需要2000元。
这还不算种子,耕地,播种,化肥,人工,农药,收割和采摘,加工,销售等等。
算下来,经济作物也就变得不怎么经济了。
当初庆城人们种植烤烟,是因为烤烟相对来说耐寒耐旱,不需要太多的水,而销售价格也还不错,才能广泛种植。
这种基础算账事,村里哪个庄稼汉不清楚呢。
所以赵海棠一说出浇水,大家都哄堂大笑,心想你还是个队长呢,说话完全不经过大脑。
浇水,把自己浇到地里都不够。
赵海棠看到大家发笑,自然也知道自己刚才没说好,勉强让心情平复下来,接着说道:“当然,我们要选择耐旱的经济作物。我们这里的水源不够多,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不过我们也不能不做改变是不是,如果一直啥都不变,那我们的好日子永远都等不到。”
不亏是当队长的人,这话又说的挺像那么回事。
算是勉强在临死边缘拉回一点活的希望。
接下来他又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大家也都乐呵乐呵,对他不说反对,也没多少支持。
基本是在不温不火中下台。
他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