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光所说的那些,其实就回到了影视工业的工业体系问题。
影视创作确实很依靠天才。有些天才就是牛逼,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奇迹,让你不服都不行。
然而天才的出现是随机性的。可能是家传,也可能是草根;可能在海外,也可能在国内;可能是学院培养,也可能是民间野蛮生长……
反正一切皆有可能, 天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顺便说一句,千万不要和天才对着干,甚至倚老卖老去打压,否则很容易被直接打脸。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郭德刚。无论怎么评价,在相声领域,此人就是个天才。你说姜坤是不是吃错了药?他就是要对郭德刚血拼到底?
要知道,在世纪之交的时候, 姜坤的名气要比郭德刚大多了,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还有官方加持的金身,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佳作。
可是到最后呢?落了个心胸狭隘、打压晚辈的小丑形象?这又何必呢?
如果聪明些的话,谁又会主动凑上去,做个天才的垫脚石?
然而天才是不可预测的,影视工业却可以系统培养的。
就像之前介绍过的《大长今》,这部韩剧爆火,国内起码有上千专家师生扳开来揉碎了反复研究,出现了几十、上百篇的论文。
虽说大部分都是艺校里混职称骗学分用的,但总有一些含金量很高的吧?也能让娱乐圈全面的借鉴参考。
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业体系,你就算是再努力、再爱学习,你一个人拉片拉到死,能比得过全国几千号人的集体智慧吗?
要知道,在娱乐圈中, 开山怪几乎就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还是在跟风模彷。
别对跟风模彷有什么大惊小怪,这就是娱乐圈里的常规操作。包括港台好来坞都一个鸟样。甚至内地国营大厂时期同样如此。
天才不常有, 但我们抄还不会抄吗?
就用当年姜坤的相声举例:“……我们哥几个看完电影, 刚出电影院,就说出了十二个男女主人公,六对谈恋爱的,三个本子妈,四个右派爸?……”
当时姜坤的段子确实很不错。这就是在嘲讽电影剧情雷同,到处都是跟风模彷。
由此可见,当有了完整的影视体系,再怎么样的天才,能比得过正规集团军吗?
就如同好来坞那样,全世界的天才,最终都会到好来坞,否则早晚会被淘汰!这就是好来坞拥有的底气。
其实内地同样拥有这样的底气。
最起码在影视行业,你是海归又怎么样呢?就算你毕业于美国三大艺校,我们就是不认可!你的名校生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因此说,北大清华留学移民海归的都很多,但听说过艺校生有这样的吗?也许八、九十年代还有一些,但进入到新世纪,那就变成珍惜保护动物了。
由此可见,如果不明白这一点, 写华娱文没什么关系, 无论怎么样吹逼都行。但真的想要混华娱圈,一定就要拐弯抹角的搭上三大艺校的关系!
而港圈的最终没落,就是因为他们太过迷信媒体的能量。看不起三大艺校,依然摆着莫名其妙的臭架子。以为吹捧几个明星就能万事大吉。
港圈这些人根本就想不到,影视行业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明星不重要,但重点就是全面发展。
打个比方,就算港圈新生一代不作死,他们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就说编导等创作组,依然是那批老一辈的那几个导演,并不像内地,除了新生代三大名导以外,还出现了不少很年轻的中坚力量。早已经形成了梯队发展。
说难听点,就算港台年轻一辈想要获得资源,以后也要拍内地编导的马屁吧?
另外就是摄影组和武指,在这方面,港圈确实一直很牛逼。但还是依靠着黄金时代的那批老人,根本就是后继无人。
至于剧组其他的岗位?早已经被内地一一替代了。
说到底,无非就是草台班子。在以往,就算草台班子,那也没有什么关系,港台起码比海外的那些草台班子来的强。可一旦遇到内地正规军,早晚就会被全方面的碾压。
……
不过这些道理,目前就没人会当真,连内地的电影人都没有这样的自信。
容光就是那么随口一说,元泉更是……习惯了那种“胡说八道”。家里的财政大权、孩子教育,本宫当然独裁到底。至于行业的发展?国家大事,就让小光子去瞎琢磨吧!
这就是两公母闲的蛋疼在瞎扯澹。他们俩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没想到那群狗仔就如获至宝,港台媒体纷纷刊登了最新消息——“……奥斯卡龙争虎斗,两位华人导演一决高低……”
这还是比较含蓄的报道。
而大部分港台小报就相当直接——“……内地导演容光突出妄语,目中无人港圈导演……”
一时之间,港台各大媒体就变得火药味极浓,似乎变成了内地导演和港台导演之间的擂台赛?
这让欧美媒体都是莫名其妙。有没有搞错?我们一个欧美电影奖项,怎么变成了你们中国人之间的意气之争了呢?
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