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明所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河东等盐池收归朝廷,这一步已经算是最为简单的。
因为炼铁分布在全国各地,而盐池,就在河东。关羽关云长的老家!
这是最容易做到的!
然而饶是如此,当郑小明走出这一步之后,立刻就在河东等地激起了一场叛乱。
以河东卫氏所主导的一场叛乱迅速的在河东郡,乃至于在相邻的河内,上党,蔓延向豫州冀州的汝南,陈郡,济阴,东平,常山,赵郡等地蔓延。
因为这些都是河东盐的主产地,这些地方有着大量的和食盐买卖的利益相关者。
并且这些地方,还有不少汝南袁氏的残余势力残留。
尤其是河东卫氏更是天下有名世家大族,更是盐业的主导者,财富累积不可胜计。其势力之大,也是相当庞大。
不过郑小明发动之前就早已经有了准备,将关羽派了过去进行镇压。
那关羽关云长已经因为战争之中立功,现在升为校尉,有着独领一军的资格。
而且他和河东卫氏有着血海深仇,当年就是因为得罪了河东卫氏,杀了卫家之人,最终才无奈逃亡到了幽州那种边境地方去的!
这一次,也算是给他报仇机会了。
至于冀州那边的动乱,郑小明这边还没有进行安排。原本准备让徐州那边留守的臧霸太史慈等人出兵镇压。
却不想公孙瓒已经提前出手,率领自己的白马义从,将冀州等地的叛乱一扫而空。
郑小明大悦,将公孙瓒拜为重号将军当中的镇西将军,坐镇并州,负责镇压并州的羌胡和南匈奴等。
公孙瓒和幽州牧刘焉向来不合,双方对于塞外游牧民族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公孙瓒向来主张剿,而幽州牧刘焉主张抚。两人矛盾日趋激烈,这个时候也趁机把公孙瓒给调开。
在军制改革之后,郑小明将重号将军都设置为常设将军,尤其是四镇将军有着开府权力,负责大汉四个方向的军事。
一般镇守为四镇,主动的大规模出击为四征。
所以现在的四镇将军,等于是大汉四大战区。
这让权责更进一步明晰!
不得不说,东汉的官制有些太混乱了,层级太少。不管是军队,还是政府都是一样。
比如千石之后,就是两千石。军司马后面就是校尉……
军司马统率千人,不过只是相当于县令这种级别。然而校尉就是两千石了,属于郡守,九卿这种级别。
要知道按照汉代的制度来说,三公九卿,就已经是中枢核心官员。
统领个几千兵马的校尉,居然论层级上来说,已经几乎能够和九卿相比。
而地方上一个太守,论层级上来说,也同样能够和中枢部长的九卿相比,这都太说不过去了。
虽然千石之中还有比千石这个层级,两千石之中,也有比两千石这种层级。但是依旧不够清晰。
因此,郑小明的改革当中,开始引入九品制度。
以大将军为第一品,三公为二品,九卿为第三品,州长州尉为四品,郡守郡尉为五品,而县令县尉为六品。
县令之下的副手县丞为七品,一直到第八九品的百石吏,斗食吏。
每个品级之间还有上中下之分,如此就等于是九品二十七阶。
公孙瓒这种镇西将军属于第三品,和九卿同列。
不过九卿为三品上,而镇西将军相当于三品中罢了。
至于重号将军当中的前后左右将军为三品下。
四征将军为三品上。
卫将军为二品下,车骑将军为二品中,骠骑将军为二品上。
如此所有都一清二楚。
下一步,郑小明还将赋予三公实权。让三公从摆设的状态恢复过来。
不过却将其权力分散,比如将灵帝弄出来的大司马给废掉。
将太尉的职权和中书台合一,让一个人负责,变成诸多中书负责。
而丞相负责领导尚书台,同样分成诸多尚书。
最后的御史台也是一般。
如此借鉴后世的丰富经验,将名实合一,不再那么多累赘官职之外。又将原本容易被一个人掌控的大权分给诸多人。
当然,这些改革肯定是以后的事情了!
因为食盐专卖引起的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之后,郑小明手中的财政获得极大缓解,开始有条不紊的解散多余军队。
并且建立常备军等等。
并且对于这次战争当中的有功之臣,一一进行奖赏。
这次上雒之战,说起来其实不算太过激烈。立功的人不算太多,但是依旧有着不少人才冒出头来。
这项论功行赏的工作陆陆续续的一直进行了三四个月,一直到来年,也就是光熹二年的开春,才算是完成。
最后只保留了大概五万人马,作为常备军。
东汉那种常备军太少的局面,实在是太危险了!
现在只是没有钱,有钱之后,这些常备军的数量还是要大大增加的,起码天下达到二十万以上的常备军规模才行。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郑小明才开始着手解决地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