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低。
郭大靖不反对官员们生活得更好,比如有府宅,吃得也是鸡鸭鱼肉。但这些花费,都应该是靠自己正道赚来的。
如果喝着兵血,靠着贪污腐化来奢糜享受,那是自找死路,绝不会得到姑息。
当然,作为酬功的一项,郭大靖准备用辽东的赋税,以及战争的缴获,来给将士们提供更好的福利。
其实,老百姓对于等级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他们心里,就认为当官的比自己过得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只要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他们不会对于当官的住大宅、吃大肉有什么反感和愤怒。
可要是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民怨便会积累,直至沸腾,才不会去想当官的也跟他们同甘共苦。
就象崇祯,节衣缩食,穷得尿血。可老百姓为了口吃的,照样造他的反,推翻他的龙椅。
“说到决战,指挥部也发了文件,大家想必也都了解其中的某些原则和宗旨。”郭大靖伸出手指,再次强调道:“杀伤敌人为第一,攻城掠地则排在第二。”
“建虏现在还没有这个觉悟,或者说还存着侥幸心理,多尔衮倒是有撤向北方的意图,可阻力很大。”
“这对我军来说,就是最有利的。一仗打出日后十几年的平安,建虏不被彻底消灭,也不复为害。”
“还有一点,对于反正立功的女真各部,要严格按照已经制定的政策对待,不可滥杀。虽然说,他们也算是建虏的帮凶,但为了长远打算,分化瓦解是必要的。”
既然给了其他女真各部立功反正的机会,那就言行如一。这不仅是针对现在的建虏,也是为败退到北方的建虏埋雷。
同样,这项政策也适用于目前依附建虏的蒙古诸部。众叛亲离之下,加快后金各种势力的崩溃,使其再难组成强盗集团。
对于降附的女真各部,郭大靖还要利用他们,成为向北拓展疆土的前锋。
苦寒的气候,以及松嫩平原和黑龙江流域的海西女真,他们更能适应,更能招揽。
可能众将并不能够完全理解郭大靖对于将来的计划,但军令如山,郭大靖已经具有了仅次于毛文龙的权威,没人敢违抗。
“郭帅放心便是。”尚可喜代表中协将士,向郭大靖作了保证,“违抗命令的事情,绝不会发生在中协官兵身上。”
何可纲笑着说道:“尚将军治军有方,号令严明。郭帅只是提醒,莫要杀红了眼。”
郭大靖颌首微笑,说道:“对中协将士,本帅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既然巡视至此,大家有什么对将来的期许,以及对政策的建议,尽可畅所欲言。”
光画大饼还不够诚恳,把政策想得完美无缺也是不对的。总会有完善的地方,倾听将士们的心声,解决实际困难,才更会得到爱戴和拥护。
等了一会儿,众将面面相觑,都没有发言的。
“郭帅已经想得很周到,拥军的政策几年来也是越来越完善。”尚可喜笑着说道:“军人和军属都有很好的待遇,早已没有了后顾之忧。”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退役官兵有官府安排照顾,在役的也要有这么个机构。若是不方便当面讲,写书信也行。”
说着,他转向尚可喜,说道:“你专门安排两个文书,再立个建议箱,让将士们有投书的地方。三天开箱一次,汇总起来,报与总部。”
“末将遵令。”尚可喜躬身领命。
郭大靖往后靠在椅中,沉声说道:“别的大明军队本帅管不了,但在东江军,绝不会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你们也要记住这一点,让将士们心无怨忿。”
大明军队的体制和模式,上下级的关系,已经显现出重重弊端。除了钱粮不敷,官与兵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
这不是郭大靖希望看到的,东江军也不能出现那种现象。尽管大决战在即,为了军队稳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要延后一段时间。
其实,在郭大靖的倡导和大力支助下,东江镇已经做到了比其他明军要好数倍的待遇。
烈士陵园,荣军农场,试问哪个军镇的明军能有?死有恤,残有养,伤有治,这都是数年前的东江军将士,做梦也想不到的。
战前的巡视,既是鼓舞士气,又是检验校阅,让郭大靖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指挥作战,并可能对作战布署进行一些调整。
而在后金,多尔衮也终于出了沉阳,前往各处前线进行视察,重新评估作战的布署,以及后路的预留。
天气很热,多尔衮的神情平和,骑在马上,显得很有些轻松惬意。
没办法,这是在外面,要稳定人心,要让军民看到汗王镇定自若的样子,尽管形势的危急程度超乎多尔衮的预料。
“启奏汗王,东江军秋收后发动进攻,基本上可以确定。”苏克萨哈落后一个马头,刚接到急送的情报,便向多尔衮进行了禀报。
多尔衮面色平静,微微颌首,说道:“这个时间,不出本汗王所料。”
正常操作,不仅多尔衮能够预料,别人也同样是这样想的。
苏克萨哈继续禀报道:“毛文龙上奏朝廷,告了山东巡抚朱大成一状。说他是袁崇焕同党,为泄私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