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德国西线战场已经没有战事,谈判的消息传出之后,双方陷入了静坐战。
华夏呼吁两大阵营停止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呼吁协约国和同盟国达成有限度的谈判,为了让英法克制华夏甚至重新在边境集结部队。
和平,即将到来,只是以什么方式,以什么结局结束战争,这就需要漫长的谈判。
实际上英法已经看出华夏保住德奥的意图,不论是之前的大笔战争经费借贷还是之后购买德奥海军以及出售先进的战斗机给德奥保持空中优势,都是华夏对同盟国阵营的支持。
而上次华夏为保证舰队的顺利返航布置的大量军队至今没有撤离边境,反而不断的增兵,华夏的态度可想而知。
并且在一周前,德国集结了八十余架轰炸机和二百余架战斗机轰炸了伦敦,不列颠空战打得异常惨烈。
在初期,英国人并不知道德国会敢轰炸伦敦,所以毫无防备之下知道德国空军过了海峡才发现,这还是因为天亮之后路过的船只发现的。
随后英国本土的空军全部都飞往伦敦上空,可英法的战斗机在四千米左右的高空战斗力极低,根本无法突破德国空军的拦截,反而被获得了高空优势的德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二百余架战斗机死死的保护着八十余架轰炸机,随后轰炸机投弹,整个伦敦东南区域成为废墟。
英军出动战斗机达七百余架次,被击落了将近两百架,德国空军仅损失七架轰炸机和三十余架战斗机。
德国拥有轰炸英国本土的能力,这大大的出乎了英国的意料。
之前英国认为德国的空军优势仅是在西线,无非是伤亡大一些,依旧能彻底的击败德国。
可没有想到的是德国在华夏的支持下,三次轰炸巴黎,在轰炸伦敦之后的三天后再次轰炸伦敦。
中程轰炸机的恐怖破坏性让英国首都近四分之一的城区毁于航空炸弹,而德国甚至宣称如果有必要,德国将会进行更大规模的轰炸。
制空权争夺的暂时劣势是无可逆转的,而英法也自知眼下继续这场战争,极有可能让华夏和白头鹰两个提前退出战争的家伙渔翁得利,所以谈判已成眼下必然的结果。
首先是眼下低地和莱茵兰、阿尔萨斯-洛林都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想要击破防线索要付出的代价极有可能是最少数十万人的损失。
其次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在巴尔干虽然处于劣势,但兵力并不缺乏,进行防御作战也可以拖住协议不少时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华夏在毗邻英国印度殖民地的高原、中南亚布置了一百二十余万人,同时在乌拉尔河畔也有二百万人,在华夏的南洋也有六十万人随时准备作战。
而在印度洋,华夏增派了十艘无畏舰加入了所谓的波斯湾舰队,名义上是保护法理领土和护航商船,实际上的目的明显是在针对协约国。
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让不论是占据优势的协约国还是处于劣势的同盟国都损失惨重,华夏一副死保德奥的样子让英国不得不在印度殖民地布置五十万大军,又增加了印度籍贯的外籍军团的数量,在孟加拉地区和高原与华夏交界的地区布置了漫长的防线。
但这显然是无法完整的防御这片次大陆的安全的,因为华夏可以随时凭借海军优势进行登陆作战。
继续这场战争显然已经不可能,英法有白头鹰支持提供战争物资,德奥也有着华夏作为运输大队长,可以说双方半斤八两。
在被空袭首都之后,英国反对战争的浪潮愈演愈烈,北部的苏格兰举行的游行示威最为激烈,爱尔兰更是蠢蠢欲动想要脱离英联邦。
为什么要用英联邦的小伙子去帮助法国人?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这是英国几个联邦的平民的想法,也是他们抗议的主题。
英镑贬值,税务增加,生活水平下降,亲人被一纸通知书征召,首都被轰炸,这些都是促使英国国内平民进行反对战争的游戏的原因。
如果说这些都可以凭借军队和威望平复,那么爱尔兰的问题却是最为致命。
本来就和英联邦离心离德的爱尔兰人一直渴望着建立爱尔兰王国,早在开战之前德国和华夏就积极的在爱尔兰扶植反英势力。
而这些努力也逐渐发挥了成效,在开战前大量的爱尔兰士兵抗拒征募,哪怕是英国强行派兵强征入伍后,依旧消极作战。
现在爱尔兰独力情绪高涨,认为这是脱离英联邦的最佳机会。
因为爱尔兰一旦独力,华夏、芬兰和整个同盟国都会承认他们属于合法,大军深陷于比荷卢、德法边境的英国肯定无法在初期进行强力的镇压。
这几年爱尔兰裔都在不断的筹措着经费购买物资,虽然金额不多,但华夏和德国将近千万华元的援助也让爱尔兰有了一定的军备。
怂恿爱尔兰人在这个时候搞独力,德国自然是罪魁祸首,既然战场上没法继续推进,选择其他手段让英国陷入混乱的难度并不是不可实现。
不过爱尔兰人也不傻,知道一旦和苏格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