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已经确定要大婚,这是一个有利于巩固国基的消息,朱棣在明确知道大孙子已经做好决定之后自然是不会再隐瞒了。
朱瞻垶在大明的地位已经很稳了,说句难听的,就算是他爹真有那种因为脑子抽了而被迫退下太子之位的情况,他这个皇太孙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影响多多少少的肯定是会有一点,但到不了会影响他太孙之位的程度。
除此之外,这两年朱瞻垶的所作所为都在很大程度上收拢了民心,比如最初在北征中的筑京观,比如之后的考成法、替补法和摊丁入地法,再比如后来当着倭国使臣斩杀倭寇以及最近对英烈遗霜的事情。
这些事情都极大地提升了朱瞻垶在百姓这个群体中的声望,这也导致了皇太孙即将大婚的消息一经传出,百姓们几乎立刻就沸腾了。
说好听的,他们是真心希望这样一心干实事儿的储君能够早日的成家立业,因为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看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才算是真正的稳定下来。
说点儿现实的,在百姓们心中朱瞻垶是属于一心为民的“仁君”,这样的仁君可能会有不肖子孙,但从常理上来说还是教导处一个出色的孩子几率更大一些。
朱瞻垶早日成婚生子,百姓们的生活也能更有盼头,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仁君的孩子会是新的仁君,而不会相信暴君的孩子是仁君。
不过高兴归高兴,皇太孙大婚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其中礼仪之复杂、程序之繁琐以及场面之壮观,这些因素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明年开春吧。”
朱瞻垶看着手里的奏报,面对自家老爹的提问似乎毫不关心的样子。
若是不知情的人看了,肯定不会认为朱瞻垶说的明年开春是他自己大婚的时间。
“明年开春?是不是太晚了?”朱高炽的眉头皱起,他没想到自家大儿子会给出这么一个答桉。
“你是皇太孙,准备肯定是要准备的,但也不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来准备,正常来说九十月份也就差不多了,最晚年前也能准备好了。”
“明年开春,这个时间……”
“我得做两手准备,时间就这么定吧。”朱瞻垶合上手里的奏报,一脸平静地看着自家老爹。
“郑和他们还未归来,这已经过了预期中的时间了,他们肯定是出了什么意外,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他们不了解情况而被迫耽搁了。”
“虽然我很不愿意这么想,但在我这边看来,王景弘能回来的几率已经不大了,就算是能回来,那大概率也不会是今年了。”
“这次远洋的失败会极大地打击百姓和官员的信心,让他们对远洋这件事产生畏惧,我得用别的事情来消除他们的这种情绪,而我的大婚就是最好的一个助力。”
“远洋不能停,如无意外的话郑和会安全回来,但我也不准备让他立马进行下一次远洋了。”
朱瞻垶的话让朱高炽陷入了沉默。
以前他总是反对老爷子支持郑和下西洋的,因为大明迄今为止的远洋行动主要还是停留在炫耀的阶段,仅有的那一点贸易应该还得归类于是其他国家的进贡。
就是大明下去一通赏赐,奠定自己天朝上国的地位,然后那些愿意成为大明从属国的国家就会进行进贡,郑和将贡品带回来之后好的会优先满足皇室的需求,剩下的则会流入民间。
这严格来说不算是贸易,但有钱赚是真的,可真要和远洋的花费相比那就是杯水车薪了。
但如今在知道大儿子计划的情况下,朱高炽自然是不会再反对远洋行动的开展了,最起码也得等把大儿子说的那些粮种给带回来再停,而不是现在就停。
可要是像大儿子说的那样……
“行,我知道了。”朱高炽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些许的无奈。
“那这件事儿我就这么跟你爷爷上报了,你做好准备,到时候你爷爷肯定得找你问个究竟的。”
“嗯,我知道了。”朱瞻垶点了点头,显得并不是很在意。
他跟胡善奕没有什么感情,说白了其实就跟后世说的搭伙过日子差不多,他找的是一个能够帮助他管理后宫的帮手。
但同时这也让朱高炽这个父亲更加难受了。
他不知道是什么让大儿子的想法出现了这样的转变,是自己的教育?还是后宫里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对儿子的耳濡目染?朱高炽并不清楚。
但是他清楚的是,大儿子已经把他的婚姻看成了一件工具,一件能够稳固朱氏江山,稳定民心的工具。
朱瞻垶的婚姻,让他的爷爷、父亲和母亲都感到了几分心疼,但他本人却没什么太多的想法。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谈什么感情?就算他的心理年龄早就够了,但对方不是啊。
没什么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瞻垶觉得还不如把这种婚姻当做是公事来看待。
“殿下。”
就在父子二人陷入了沉默的时候,朱铭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沉默。
“上元那边的奏报。”
朱铭说着将一封奏折交给了朱瞻垶,然后躬身退下。
……
“操!”
朱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