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峰知道这个人。
他叫王刚,有点小聪明,出去闯荡了几年,没想到今年还买上车了。
不过这人眼高手低,以前最看不上宋晓峰。
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见宋晓峰在外面混得出人头地,这人也跟着巴结上了。
“行。”
宋晓峰也不客气,毕竟,一大家子人呢。
上了车之后,宋晓峰和王刚聊了起来:“王哥,混得不错啊,都买上车了。”
“哪里哪里,没你混得好,这几年在外面挣了点小钱,所以就买了一辆车,不过呢,我买车可不是为了自己家开,而是为了在村里做生意的。”
王刚虽然嘴里却谦虚着,不过他得意的表情可是出卖了他。
“哦,王哥准备在村里做生意了。”宋晓峰惊讶地看着王刚。
“对啊,我们家那小子太淘气了,现在他上小学了,不看着不行啊。”王刚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也有些无奈。
其实相对来说,外面赚钱还是比在寿城容易的,不过,为了孩子,他也没办法。
毕竟,这个年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一切。
“也行吧,不知道王哥准备做什么生意?”宋晓峰好奇的问道。
“准备从村里贩一些农产品到县城去买,而且,镇里有什么运东西的活,我也可以接下来。”王刚说道。
“这倒是一个好营生。”宋晓峰点点头。
这年头,有车的人本来就不多,这个生意可以说是王刚的独家生意,的确可以做。
“好,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王刚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晓峰啊,有一段时间没回来了吧?感觉村里有什么变化没?”
宋晓峰目光直视着村里,变化确实有,但是却不大。他是见过几十年后世界繁华景象的人,眼前的村子在他这也还是破落的模样。
“变化是有了,我记得我刚走那会儿,村口的路还没那么平……一下雨那块全是积水,孩子上学得趟水走。”
他话说的王刚深有感触,也叹了口气:“可不是么,日子就是一点点过好的。”
“不过啊,晓峰你还不知道吧,你现在就是全村的榜样。”
正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前面两个小孩儿突然手牵手从边上冲出来,好在王刚反应快,踩了刹车,他手在喇叭声按了两下,两个小孩儿回头跟他做了个鬼脸。
重新发动车子后,王刚继续说:“我有个侄女,天天就拿你挂在嘴边呢,这不,前段时间也出去上学了,还说要像你学习考上大学呢。”
宋晓峰一挑眉:“考哪了?”
“就是镇子里,东边那边不是有个学校么?”
东溪村不发达,既偏僻又落后,村里也就勉强盖了个小学,再想往上学,就得考到镇子里了。
不过这个年代大家思想都传统,上完小学就得下来干活,很少有父母能想得开,继续供孩子上学,估计这里面也有王刚的功劳在里面。
他在外面闯荡过几年,和村里人想的都不一样。
“那挺好的,让她好好学。”
王刚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可不么,我那侄女天天除了看书就是看书,干劲足的很呢。”
两人聊着聊着就到了,王刚把车停在宋晓峰家门口,又下车帮着把东西搬进屋里。
然后,他拒绝了胡绣留下来喝口茶再走的好意,转身离开了。
胡绣带冬冬进屋喝水,吴济就眯着眼睛看王刚开车渐渐变成一个小白点。
“王刚在村里也算是个人物,平日里想让他开车,那得拿钱才行,这次免费开车送人,还是第一次。”
宋晓峰笑了笑,没有说话,和吴济一起进了屋,帮着胡绣整理地上的年货。
三十早上起了个大早,一家四口换上新衣服。
吴冬冬穿着个红色袄子,是宋晓峰特意从合市给他带回来的。
胡绣又给她扎了两个羊角辫,小丫头看着喜气洋洋的。
胡绣在厨房做饭,宋晓峰就和吴济一起带着冬冬贴窗帘。
这时候还不时兴胶带,用的都是用面糊糊兑水,调成的白乎乎,粘性很强,用刷子往春联背后一滚,就能留下不少胶,宋晓峰抓着上面,吴济抓着下面,听着吴冬冬站的远远的跟他们喊。
“爸爸歪啦,往左往左。”
宋晓峰捏着春联的一角就往左挪了一点,这时候吴冬冬又喊:“过啦过啦,回来一点回来一点!”
他又往回挪了一点,看见冬冬点头,他双手捏着春联一角,往墙上一按,手掌心在上面拍了拍,春联就黏在了墙上。
这春联一贴啊,年味就出来了。
三个人拍拍手,笑呵呵的进屋去了。
屋里胡绣已经端着早饭出来,很简单的三个炒菜往桌子上一端,她手在围裙上熟练的一擦,笑道:“贴完了?快来吃口饭,一会儿就有的忙了。”
今天起得早,早点也就是凑活着吃一口,大餐还在中午呢。
过年过得就是这几天,大人们忙的脚不沾地,小孩儿跟在屁股后面也追的脚不沾地,屋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胡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