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刚说完,一旁的数位将军就互相对视了一下,傅友德立马走上前,郑重说道,“陛下,由于朱波此时对军队里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干脆先请朱波去军中了解一下,再做计划吧。”
“什么?”
朱元璋紧皱着眉头,立马看了一下傅友德,此傅友德在军队中的身份是仅此徐达他们以外,很大的一股权势。
他之前是跟随陈友谅的,之后他与陈友谅闹意见,投奔朱元璋。
不过,他也因此走了运,之后跟随朱元璋多次获得战功。
之前在鄱阳湖打败陈友谅一战时,立下很大的功劳。
并且之后北征到大漠的时候,打赢了元军,因此他当上颍川侯,此时他的那些部下,有许多全是陈友谅投降的那些大军中收编的。
现在在明朝的军中,同样属于很大一个派系。
不过此时,他很明显想针对,即将进行改革的这个卫所制度,他有些反感,因此才想故意拖延。
不能怪他……
因为他并非是徐达他们,与朱波之间没有很亲密的关系,即使改革了卫所,获得好处的人,同样只有朱波。
对他可不一样!
他在卫所制中可以得到很不错的好处,从各大权势里都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此时,他的这些好处即将要失去了,傅友德没办法,只能为自己的部下维护好处。
如同他一样,有看法的人,绝对不只有他而已。
现在,朱元璋淡定的说道:“你们还有没有想说的?”
此时,许多文官全都没开口,此时武将都很紧张,此时的情况,他们不方便插手。
因为朱元璋向来都密切的注视着军队的情况,文官只是负责打仗时,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援。
这个时候……
全在于武将的想法。
此时,武将互相对视了一下,接着,邓愈立马走上前说道,“陛下,对于此事微臣是支持颍川侯看法的,此事毕竟牵连很大,绝对不可以很轻易的做出决断。”
大臣们全都变得很安静。
邓愈。
他也是个分量很重的人,他从十六岁开始抗击元朝,之后,带领数万人的大军来投奔朱元璋,即使是他的名字,也是由朱元璋赐的。
之后,他还到过大漠,打败了元军,有过卓绝的功劳。
因此当上了卫国公。
他投奔朱元璋的数万大军,正是他的势力,尽管投奔朱元璋,可大军全是最信赖他。
在全军里面,他的大军名次都是靠前的,权势巨大。
他的下属和旧部也很多。
不管是否可以顺利阻止卫所制度的改革,此时他都一定得帮自己的部下开口。
之后陆续走出几人表态,不过,这些人全是跟随这两人的亲信。
大明如此多位国公,可大多数,全是在夺得天下时牺牲了。此时能活着的人,除去徐达他们以外,仅仅是他们二人的权势尤其大些。
毋庸置疑,他们也是意味着一方权势,也意味着军队里面可以得到好处的一些人。
现在他们表示想阻扰卫所制度进行改革。
此时,大臣们全不敢开口了。
此事关系到军队的利益,他们二人,不过是带头抗议罢了。此事全在于朱元璋如何处理了。
“对了。”
朱波刚想开口,但是现在,徐达立马走上前,很平静的说道,“陛下,此事微臣绝对与他们的看法不同。”
“怎么?你来说一下。”
朱元璋淡然一笑道。
徐达立马看了一下二人说道,“现在天下太平,之所以陛下打算把卫所制度进行改革,就是不愿意看到军士到田间地头去做个农民,应该去为战事做准备。”
“而军饷方面,陛下肯定会发的,你们何须顾虑此事?”
“我觉得这个卫所制度的改革,一定要进行,我认为用不着慢慢来,理当用最快的速度,马上推行。”
他一说完,一旁的蓝玉也马上说道,“对于此事,我也感到理当是马上推行更好,若是耽误的太久,只怕容易生变,往后推行更难。”
“微臣的看法也跟两位大人相似。”汤和马上表态。
邓愈立马蹙着眉,看了看徐达,随即说道,“大将军没有说错,可陛下也讲到,我们大明之所以可以养兵数百万,却没有让百姓出一分钱,绝对算是一大善政,为何要改呢?”
“关于军饷的事,尽管我们大明此时很太平,可不用发军饷,这些钱财就能送到各地去赈灾,我们军队的人都自己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
“总之,你的想法就是想违抗陛下的旨意!”
蓝玉冷哼道。
“我可没说,不过是此时,这个卫所制度分明是很好的,不必去改。”
邓愈脸色很坦然的说道。
“我觉得,你完全是心怀不愧,打算把军队私有化!”
蓝玉冷笑道。
“我可是绝对效忠大明的,如果陛下有怀疑,尽管来查微臣好了。”
邓愈同样是表情很不好看的说道。
当他们即将吵起来时,傅友德同样是蹙着眉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