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陈国威问道,“建虏每次入关,动则近十万人而来,声势浩大,兵锋犀利,战无不胜。但这次给我等的感觉,建虏地方兵力空虚,好像兵马不多,战力也一般。这是为什么?”
帐中一干人众多将领,以及高起潜都是点点头,有些不解。
周大虎看着众人道,“很简单,一是建虏精锐不在,大多数去了朝鲜,估摸有三至五万人而去,以及一些后期保障人员。二是我等来的突然,见掳猝不及防,没有来得及动员组织,八旗军民分散四处,我等行动迅速,各个击破有关。”
一旁的虎大威插嘴道,“这样不是建虏打到我们大明一样吗?我大明军力分散,建虏入塞突然,行动迅速,各个击破大明城池和援军吗?”
周大虎点点头道,“就是同样的道理。但还是有差别,对方号令统一,行动整齐划一,军纪严明,悍不畏死。而我大明军队,号令混乱,行动拖垮,军纪不严,畏敌色变。而根子上来说,还是训练不彰,军令废弛所造成的。”
猛如虎起身说道,“大帅治军严明,身为千户时就能训练出一支精兵,如今更是有精兵上万,朝廷就应该事权统一,由周大帅统一统领北地直隶、辽东、宣大、河南、山东、登莱等兵马,整军备战,以敌建虏,择机报仇雪耻,恢复辽东。”
其他几位将领如虎大威等也是随即跟着呼应,其声震天。
这一幕让陈国威、刘永祚有些心机城府的人,也不敢怠慢,也跟着表明心迹起来。
而一旁的高起潜则是脸色沉重,他也知道,经过这一次的辽东之行,周大虎的威名已经彻底竖立起来了,自成一体,朝廷也恐怕难以撼动。
这些情况,他高起潜会真真实实上报皇上,在此等大事上,他可不敢又任何的添油加醋。
周大虎注意到了高起潜的表情,但这些也是他有意为之。就是说给皇上听得。
这次他从辽东回去,就不会再隐忍了。
为了防止清军的再一次的入塞关内,为了不再出现原有历史上的崇祯十一年那般的惨败,让清军横扫一直杀到山东哀鸿遍野,他需要崇祯皇帝授权整合北地所有兵力。
否则难以改变历史的车轮轨迹。
像这种经常的小结会议,周大虎决定会不时的经常的开办。
尤其是战后,或者一些行动后,可以统一大家的思想。
随后大家开始各自热烈的讨论起这些天的收获和得失,周大虎默默地在一边静静的听着……
……
牛庄附近。
三岔河。
这里曾经于天启五年八月,发生了柳河之战,明军小败,但受朝廷舆论影响和朝中弹劾,山海总兵马世龙因此罢官,孙承宗请辞回乡闲住。
祖大寿一行军马停在三岔河左岸,望着右岸不远处的牛庄。
牛庄是清军的驻防前沿,皇太极去征朝鲜,这里不用想,就知道这里驻有重兵。
他到这里已经一天了,也不是没有行动。
三岔河左岸附近清军建的台堡有数座被攻破,三四十名清军被斩或者被俘。
只不过多是汉军,只有数名真夷。
他在辽东一辈子,当然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他现在就是等清军这段时间的动向,以及清军的状况等情报。
三岔河他是不会过的,何况根本没有水师舟船配合。
来到这里,他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军令。
只是走的时机他还没有定下来。
……
牛庄。
武英郡王阿济格正在整兵。
对岸的辽西明军一到三岔河附近,他就知道了。
大汗带主力去征朝鲜,他又一战败于周大虎所部明军,使得他谨慎了许多。
放在平常,他早就率兵过河上去和明军一战了。
他还在等待塘马关于周大虎部的消息。
他在战败停了两天后,才派出了塘马去海州城打听消息。
估计很快就有消息了。
一阵疾步的声音传来,他知道是打探消息的塘马回来了。
他提前有所交代,塘马回来了不必禀报,可以直接来见他。
不一会一名塘马急冲冲走了进来,请过安后,静立一旁等待询问。
“海州城情况怎么样?”
“回王爷,海州城平安无虞,一些将领忍不住,出城而战,损失了一千人马。”
阿济格静默了一下,吐出一口浊气,再次问道,“明军动向呢?”
“回王爷,明军主力北上了,一小部分押着百姓牲畜和钱粮南下了。”
阿济格一听,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色变幻阴晴不定,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他现在恨不得立即提兵北上,追上明军,将明军全部消灭。
不过他知道自己离不开牛庄,盛京城高墙厚,光凭明军的一万骑兵人马,还奈何不了盛京。
他知道大清上下,都没有想到明军会趁机到大清辽东腹地而来。
现在他想杀人,以平这一段时间的恶气。
他转头看向三岔河对岸,恶狠狠地道,“整军,所有牛庄八旗男丁和家中阿哈都征招出战,本王要给对岸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