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在军队建设中居于特殊地位,明代卫所医疗保障也是有所规定,只是执行不力,到明代后期,已是弊端丛生。
原来在卫所还有药局,驻有朝廷的官派医士,现在已是几乎没了,只是本卫所中的有出身医学世家的官兵充当医士,人数少,且医学水平低,远远满足不了军兵等人的需要。
兵士有病无法医治,会大伤军心士气。
明代卫所军从明中叶开始即不堪用,医士短缺,疾疫时行,军兵往往坐以待毙。
隆庆二年,镇守蓟镇的名将戚继光在奏本中提出:“各兵远来,原为保障地方。不幸有病,地方主家当为调理,何乃忍视仆卧当街……”
可以看见大明卫所军中和营兵中,俱是医疗保障无力,名存实亡。
周大虎的新的告示一贴出,旁边识字的人缓缓念出,随即百姓大哗,议论纷纷。
而原来争抢看病的军士家属、工匠家属、家丁家属等,则喜笑颜开,纷纷退了出来,本来大家就没有什么重病急病,纯粹是抱着有便宜不占是白痴的心态而来。
如今有了免费的机会,谁还急着争抢这个机会?何况人多,大夫不会看的太仔细,自己机会有的是。
想到这里,免费的家属们心里是高兴地直乐,有的回家,有的留下看热闹。
看着眼前黑压压,被赶来的军兵,呵斥着排队的人群,这些家属终于心里有了一丝丝自豪,为自己的当兵的或丈夫、或兄弟、或父亲、或哥哥、或儿子的职业,有了一丝认同感,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是为了活命而不得已自己的亲人才走上这条路。
而在一边排队的百姓虽然有些羡慕,但想到这是亲人有可能战死的情况下,才享有的,顿时这些眼中的羡慕光彩立时少了许多。
排队看医的人数稳定了下来,秩序也开始好了起来,这一切都让周大虎得到一个教训,办好事也要讲究方法策略。
自己心中的两座医院终于开门大吉,周大虎的心终于轻松一些,惠民医院和惠军医院的建立,除了可以保障军兵和军属、百姓等外,对军队建设来说,意义很是很重大,对保持军人士气,凝聚军心,使士兵没有后顾之忧,有莫大作用。
但接下来任务仍然很重,医院大夫还是很少,更是缺少名家,还有光是在外面请医生过来估计不易,而像这次在中都凤阳以流贼身份抢掠大夫的事,今后是不会再有了。
那么就必须想办法,成立一个医学院来培养自己的医学人才,还要大量培训懂医学的护工人员,来减轻主治大夫的劳动量,以便其能看更多的病人。
而且战场上也需要随军的医士、和懂急救包扎处理伤口的军兵,这就需要培训教学。
周大虎在内心中是十分排斥引入现代物品技术的,一是物质基础太差,大多数做不到;二是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不能拿后世的技术充塞这个时代,而凭空出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三是自己对后世的东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皮毛,不知所以然,后世活着的时候,平时想用就买,没有刻意注意生产过程、用何材料等,也就是说除了少数极个别的大众知识外,什么也不懂。
但现在他已经想通了,自己的穿越就是违背历史规律的,违背自然地,自己所做的事就是要打破原有历史,历史发展的规律的,那自己还矫情什么?
为了活下去,活得好,就要奋斗拼搏,手掌强兵,诛乱伐暴,为了长寿,就需要在医学上有一大进步,就算如青霉素这样的神药造不出来,自己为了自己多活几年,也要试一试。
打开了思想上的纠结,周大虎是一身轻松。
三日后,前往杨中玄兵备道衙署的亲兵回来了,盖好兵备道大印的关防路引和公文放在了面前,周大虎在上面加盖了自己的大印,叫来了李雄,将这两件东西交给了他随身保管。
这两样东西今后就是李雄的护身符,虽然仍然不是太保险,总比什么也不带强太多。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带的人太多,当然这些兵丁不能对外称为兵,只能称为商队的护卫和家丁。
朝廷有规定,没有兵部的公文,汛地驻军是不能离开汛地的。
虽然周大虎兼了代州守备,崇祯皇帝给与了便宜行事离开汛地的旨意,但这也只是仅他周大虎一人带兵可用。
李雄这些天早就准备好了一切,钱粮、兵器盔甲、人员都选好了,人员都是有家口的,亲人家属都在林县的。
路上所需的头疼脑热的药品也配置好了,五十匹战马也选好了,在云南临安府开店长期收购三七的人也选定了,就是周大虎在上蔡救下的商贾之家,为报恩,特意派出了自己精通生意的大儿子和几个熟手伙计,前去云南驻点开店。
李雄向周大虎告辞,明天就会立即出发。他这次去云南,是隐秘的行动,明天周大虎不会公开去送他。
李雄的副手也已经选定好了,就是刚从山东东昌府招兵回来的发小孙广勇担任。
孙广勇从里屋走了出来,来到了李雄跟前,躬身一礼道,“一路上,李大哥还请多多关照。”
孙广勇比周大虎大两岁,已经二十一岁了,山里人整天奔走讨食,面目老相,后来虽然伙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