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试锋> 第三百七十章 淮安总督杨一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章 淮安总督杨一鹏(1 / 3)

看着不断报名的纤夫,熊山笑得是嘴都裂开大了许多,这次的任务估计会超额完成,现在他已经招了五百多人青壮的纤夫,附近的纤夫村也是闻风而来,任务没问题了。

……

东昌府府治聊城。

聊城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居京杭大运河南北要冲之地。由于水源不足,加之地势悬殊,聊城段运河经常受到黄河泛滥的侵扰,因此治运任务非常繁重。

明廷派了许多官员,并修建了大量闸坝、堤堰等水利设施,为运河长达四百余年的畅通提供了保证。

在明清时期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为当时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

赵春山和孙广勇是这一路的招兵负责人,在聊城这一段的运河边招募纤夫从军。

民间有谚语,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所谓的临张就是临清钞关,以及阳谷县的张秋镇,这二地都是十分繁华的京杭大运河商埠码头,繁华盛极一时。

拜会了当地的卫所和官府衙门,招兵就在府谷县的秋水镇展开,招兵告示贴的到处都是,赵春山还掏钱雇了一些识文断字的穷苦童生、秀才等文人士子,在一旁反复宣读招兵告示,又雇了一些闲杂人员敲锣打鼓,在周边的乡村和纤夫村、苦力村、河工村、船工村等大力宣传。

果然没多久,就有大量失地。逃役逃赋、犯事、逃荒等百姓前来投军,当然最多的还是纤夫、装卸货品的苦力、疏浚运河的河工、一些破产的船工等人。

赵春山和孙广勇望着人头攒动的招兵点,面上带着微笑,现在二人不是怕完不成招兵的任务,而是想多招一些兵丁却担心怕安家银两不够。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河前自然直。

二人望着招兵点,不约而同的想着东主(大哥)周大虎,现在在那里?在干什么?

……

中都凤阳以东七十里,淮安府城,以山阳县为附郭府署驻地,也是漕运总督驻地。

淮安被誉为大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之一,更是国家河道治理与漕运管理的中心,亦是国家盐务、榷关(税收)、漕粮仓储转运的重镇。

中都凤阳府被流贼攻陷的消息传到淮安城,漕运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凤阳巡抚杨一鹏,立即脸色大变,身子颤抖不已,身上虚汗直冒,眼冒金星,头昏脑涨。

一个多月前,看塘报知道陕西、山西、河南贼齐聚于中原时,他就害怕流贼窜入南直隶,凤阳没有坚固的城垣,是流贼的主要目标,于是他上疏朝廷,征求朝廷意见,是否由他带兵移驻凤阳驻守,以防万一?

但是朝廷以淮南乃是漕运重地,事关京杭大运河的通漕安全,并认为凤阳留守司的兵力已经足用,要他继续驻守淮安,确保漕运通行无虞。

没想到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冷静、冷静……”杨一鹏轻擦着头上的冷汗,心中暗暗的给自己打气,“事情还有可缓之处,当务之急是夺回凤阳,立功赎罪。”

想到这里,杨一鹏喝道,“来人,有请杨御藩将军议事。”

杨御藩是亡故太傅太师杨肇基排行老五的儿子,从小随父征战,历数十大小战,作战经验丰富。

他于崇祯五年初,接替自尽而死的山东总兵张可大,为山东总兵。登莱之变平定后后,他奉命带领山东兵丁驻防淮安,保护漕运安全。

漕运总督手下漕兵十几万,却是分散于数千里的京杭大运河上于两岸,淮安只有数千漕兵,严重缺乏训练,根本不堪一战。

总督杨一鹏现在跟前能有战斗力的,就是杨御藩手中的三千山东兵。

见杨御藩进来,杨一鹏脸色好许多了。

“拜见都堂大人。”杨御藩给其行了一个单腿跪地军礼。

“唉,杨总兵快快起来。”杨一鹏亲自起身走到跟前,将杨御藩扶了起来。

等双方做好之后,杨一鹏沉声道,“杨总兵,凤阳被流贼攻陷,杨总兵可知?”

杨御藩点头道,“禀都堂,卑职已经听说了,还收留了一些逃过来的百姓和兵丁,对其有所耳闻,但知之不深。”

杨一鹏沉吟了一下道,“凤阳失陷,将会震动朝野,为今之计只能是带兵夺回凤阳,我再与你四千漕兵,合兵共计七千人,希望你能立即出发,兵发凤阳剿杀流贼。”

杨御藩面色一紧,抱拳一礼说道,“都堂,流贼势大,裹挟百姓浩浩荡荡足有一二十万人,卑职兵少势微,贸然前去只会兵败而死,于时局无一分益处,还要但当无能愚蠢之名,非末将贪生怕死,只是不想死的窝囊。还请都堂明察。”

杨一鹏为官之时政绩显著,后提拔进入朝堂之中成为京官,一直是敢言著称,朝廷称其才高德厚。其不畏权贵,揭弊批弊,直言上疏,两三年前,他上书弹劾襄城伯李守锜虚报兵额,贪污军饷,愤怒以对,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和赞赏,而被加户部尚书衔,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

他深知自己揭弊批弊得罪太多官员,这次自己恐怕难活,他着急派兵前往凤阳,就是害怕流贼刨了皇陵,如果真的发生此事,那就是人头滚滚,凤阳官府和兵丁存活的官员,和附近有救援职责的官员兵将,都将难逃一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