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贝勒爷发了话,三部几人也就不再说什么,对于明日破城他们还是有把握的,孔有德所部不少都是矿工出身,对洞穴填埋火药是行家里手。汉军旗是乌真超哈炮兵出身,对火药之事也是了如指掌,熟悉的很,他们十分可惜这次出征没带重炮,要不然早就破了这小小关城。当然,这次汉军旗乌真超哈攻城的大都是汉军旗的新汉兵,即大凌河的降兵和崇祯二年入塞所得降兵,如马光远所部等。旧汉兵等攻城之人少之又少。
石廷柱、马光远、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五人立即起身,跪地打千道,“末将遵命!”
多尔衮看着他们退出大帐后,眼神微动,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不知在想着什么。良久之后,才缓缓起身走出账外,向远处营地走去。
……
代州城,守西关城的千户官李士彪传来了关城第二天的伤亡情况汇报,死一百多人伤一百多人,加上第一天的伤亡一百多人,共计死了三百余人,伤了近二百人。关城城中现在只有三百余人,李士彪请求增援兵力。
周大虎、郭从候、孙中选三人听完汇报,伸手挥退了传信兵,便开始商议此事如何处理。
有了周大虎数千能与建虏相抗衡的精锐,二人心里才能够踏实坐在这里。对关城的增兵请求,郭从候隐隐知道周大虎不愿在关城消耗太多,而知州孙中选则一心支持守住关城,不叫建虏越雷池一步,以保主城万无一失。
二人各有想法,但还得征求城中实力最强的周大虎意见。至于那些谁官大、级别高就能指挥别的带兵将领的话,不要提了,现实中除非有兵部节制命令,和皇命,现在是动荡年代,武将的地位已经开始变化,越来越重要了。没人敢去试探武将的底线,尤其是山东出了孔有德、耿仲明的叛乱之事,谁也不敢乱动带兵的武将。
孙中选问道,“周将军,西关城千户李士彪请求支援关城兵力,不知周将军意见如何?”
周大虎抬起头来看着知州语气坚定说道,“我不同意再增兵丁于关城,而且关城之兵应予明天全部撤回主城之内。”
周大虎此言一出,惊得孙中选两眼圆睁,觉着不可思议,不由得问道:“为什么?”
孙中选心中十分不理解,难道守主关城,保护主城,不让建虏靠近主城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
郭从候心中也想知道周大虎不增兵关城的原因。
周大虎看着孙中选的方向缓缓说道:“所谓关城,修建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防御,作为主城城门的一道屏障,即墙外有墙、城外有城,层层抵挡,多争取一些时间以待来援。”
“而今形势,建虏野战兵锋太盛,我军根本无人可与一战,因此代州城只能依靠自身固守代州城池,而不要指望外力来救。”
“守关城,只宜几天挫敌,不宜长守,最忌添油式增兵,不知不觉中耗尽了代州兵力,关城破,主城兵尽,民心动荡,就会不战而降。”
“以主城为依托,在城墙之处做好万全准备,放少许敌兵登城,以我数千精锐之兵压阵,用民壮之兵身披重甲上前厮杀,凡博一军功首级,当场发赏,并戴红骑马,绕城夸街,以激民心。代州民众常年地处边地,勇武好斗,重赏激励之下,必有勇悍之民出现。如此一来,何愁建虏攻城?”
“而在关城则不具备这一条件,杀敌虽多,但所获军功首级极少。没有民众可以激励,光靠数千兵丁难以完城守城。守城兵丁伤亡到一定数量,就会士气低沉,军心动荡。”
周大虎示意又招来传信兵进来,问道,“关城之中,所获军功首级有多少?可带入城中?”
传信兵看着三名高官都怔怔看着自己,心中一阵恐慌,但还是如实回答道,“禀凛上官,关城之中杀死杀伤建虏二鞑子不少,落入手中的军功首级不多,只有二十三颗军功首级,已经带回了主城之内。”
周大虎又挥手示意传信兵退下后,向郭、孙二人说道:“杀敌多,收获少,士气就会消磨掉而出现军心动荡之事,就不能久守。官兵也是人,没有军功首级,就没有赏银升职,没有这些实在的好处奖励,他们就没有动力,毕竟守城官军也是人,需要养活父母妻小,自己战死事小,饿死父母妻小事大,而这一切都需要军功首级来兑换。”
郭从候、孙中选二人怔在那里,想着周大虎的话,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才微微点点头。不管这些说法对不对,作为城中最有实力的将军反对继续战守关城,他也不能单独一人同意增兵。何况所说也有一些道理。
郭从候心中所想和周大虎差不多,但有一个区别,就是关城攻战影响代州主城上的火炮发挥。很快三人达成了明天关城撤军的共识。
随即这一命令由传信兵,迅速送到了西关城千户官李士彪手中,李士彪皱着眉看完命令,迅速将写命令的信纸撕碎。并严厉叮嘱传信兵,命令不得泄露,否则军法从事。李士彪知道,撤退的命令只能在最后时刻下达让士兵知道,如果让大家提前知道,那就是灾难,明天的仗就没法打了。
……
代州城,建虏攻城第三天。
有了前两天的攻防战守,双方兵马都是熟练展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