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这一刻,才知道柴桑城中的主将是那陆逊。
陆逊的名声刘备也有一些耳闻,但就算江东士人称赞其为“谋俊”,在刘备看来,陆逊也是一以治学传经为业的白面书生而已。
白面书生者,大多怯弱。
所以陆逊在面对刘备的激将之计与诱敌之计时,才会无动于衷。
在刘备看来,陆逊看穿他的计谋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陆逊没有那种胆气出城与其交战。
关羽听了刘备的话后,眉头皱起,他说道,“若是柴桑城中的主将还是孙皎,主公可设诱敌之计将其引出。
但现在柴桑城中主将是那陆逊,陆逊,书生耳,处事定然瞻前顾后,主公要想将其诱出城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关羽对陆逊的分析与刘备的不谋而合,刘备轻轻额首表示认同关羽的看法。
关羽又说道,“既然如此,我军该以何计破敌呢?”
柴桑城中有数千精兵,城池又高大宽厚。
若是陆逊打定注意无论刘备怎么引诱都不率兵出城,那么攻打柴桑城一事就会变得十分棘手了。
听到关羽的疑问,刘备沉思后说道,
“往日我想以引诱之计将柴桑城中的兵马诱出来,乃是顾忌攻城不易,不想徒耗兵力在这攻城一事上。”
“但如今形势有变,诱敌之计已经失败。
此计不成,那陆伯言只会愈发小心,恐怕日后再想将其诱出城来,已经难上加难。”
“事到如今,唯有一途。”
“那便是舍弃他念,强攻柴桑城,用猛攻来拔掉在我们眼前的这根刺。”
说到此,刘备口中浮现了强大的自信。
若是不用计策,单单用强的话,论他手中如今拥有的实力,他还是远远强于柴桑城内的陆逊的。
既然用计不成,那就用力。
听到刘备决意强攻柴桑城,关羽有些诧异。
之前刘备可是反对强攻的,如今虽然一计不成,但怎么会这么快转变心意,开始打算强攻柴桑城了。
关羽劝谏刘备道,“柴桑城城高池深,若强攻我军定损失甚大。
虽然如今诱敌之计不成,但我军不如暂时按兵不动,观敌情态势再作计较,否则就算我军拿下柴桑城,我军的实力也会大损。”
刘备却摇摇头坚定的说道,“纵使强攻柴桑城我军的兵力会损失甚多,但只要我军拿下柴桑城了,我军就会有一安身立命之所。
届时有柴桑城在手,豫章郡可图,一郡若得,兵力损失再多,大不了再行招募就是。”
“但若是拖延时日过久,我军迟迟不能攻下柴桑城,
就算我手中拥有数万大军,无城池为依凭,这数万大军就如无根之萍一般,终难持久。”
刘备说的虽然有理,但如今荆州军中粮草不缺,刘表又对柴桑一战的战果并无催促之态,关羽还是觉得无须如此着急强攻柴桑的。
他还欲再劝,刘备却从怀中取出一封军报,将其递给了关羽观看。
关羽接过军报观看之后,脸上浮现了巨大的惊愕之色。
这军报上仅仅记载了一件事,但就是这件事让关羽大惊失色。
为天下人所瞩目的官渡之战,就在这月已经分出了胜负。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与袁绍与官渡一地相持不下。
就在曹操因为军中缺粮,在于袁绍战略相持的态势中渐渐呈现溃败之势时,
袁绍军中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他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
在得知袁军的虚实之后,曹操立即采纳了许攸的建议。
他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袭乌巢。
曹操到达乌巢后立即围攻放火。
在袁绍得知曹操偷袭乌巢后,他一方面派轻骑救援乌巢,另一方面命令宁国中郎将张郃、大将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
可曹营坚固,又有曹洪这等良将坚守营垒,袁军一时攻打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
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曹军骁将乐进斩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
正在攻打官渡曹军大营的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感到袁绍大势已去,无奈之下于是只得投降曹操。
这一举动导致了袁军中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袁绍的十万大军马上就崩溃了。
在此情况之下,袁绍只得仓惶仅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
至此官渡一战,以曹军的大获全胜划上了句号。
在官渡一战中,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共七万余人,加上张郃与高览率领的投降曹军的部队,袁绍从河北带来的十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关羽在看完军报中的内容之后,脸上的震惊之色久久不能退去。
他的脑海中回忆起了那个身穿黑衣,面容坚毅的“旧主”,想起了他对其展现的厚待之恩,想起了那个“奸雄”的种种所为。
虽然在事前,他没想到曹操会打赢这场足以改变天下局势的这场战役。